中国商人晚上不敢出门,只能靠单调的麻将来排遣寂寞。摄影/刘可 |
“一只蚂蚁”没了 八万华商咋办
刘一
莫斯科最大中国货市场难逃关闭命运———
俄罗斯再度重拳打击“灰色清关”
涉及华商货物可能高达70亿美元
中国官方希望俄妥善处理问题货物
业内人士指赴俄经商应有“新思维”
俄罗斯掀起了打击“灰色清关”的新一轮战役。6月29日,莫斯科政府以整顿走私货品为名,宣布暂时关闭最大的中国货市场切尔基佐夫斯基集装箱大市场(中国人叫“一只蚂蚁”市场),这是继近日宣布将集中销毁于去年9月11日查扣的价值20亿美元的中国货后,莫斯科市政府又一重大行动。
“一只蚂蚁”市场被关
牵动8万华商神经
半年间,来自哈尔滨的商人刘延丽的白发多了很多。6月29日,莫斯科暂时关闭“一只蚂蚁”市场的消息让她倍感不安。在俄罗斯闯荡了十余年,她不知道,如果“一只蚂蚁”没有了,未来怎么办,这里的数万华商怎么办。
“一只蚂蚁”是中国人对切尔基佐夫斯基集装箱大市场的叫法。它位于莫斯科市东北部,是服装鞋帽等生活用品的批发集散地,被称为“欧洲最大的外国人批发市场”。市场所在地的俄语名是“伊兹马伊洛沃”,中国人按谐音叫为“一只蚂蚁”。这里是莫斯科华商最集中的地方,据称有七八万人,中国货占据了市场98%的份额。
让刘延丽担心的还有去年被扣的货物。不久前,俄罗斯政府宣布将集中销毁价值20亿美元的中国“走私”商品。这其中,有刘延丽的12个货柜,价值超过200万美元。“我已经负债累累,欠厂家的钱还不上,厂家也被拖垮了。我跟儿子说,你自己好好生活,妈妈回不了国了。”
2008年9月11日,被华商称为莫斯科版的“9·11”。这天傍晚,俄总检察院突然对“一只蚂蚁”采取了强制行动,查封了近万个仓库。随后的几天里,6000个集装箱被扣,涉及近3万华商和国内2000多家企业,价值约20亿美元,是近年来俄华商受损最严重的事件。刘延丽当时就在自家的仓库旁,眼看着货物被扣。“那都是刚到的棉鞋,我简直都晕了。”
刘延丽本以为,交些罚款,就能找回货物。但日子一天天过去,希望越来越渺茫,她发现,这次俄方的态度比以往都坚决。这个月以来,先是俄罗斯总理普京强调要有效打击走私活动,特别提到查获的20亿美元“走私货”。随后,俄总检察长柴卡表示,没收于“一只蚂蚁”的“走私货”产品不合格,将被销毁。25日,俄检察院侦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称该市场是“国中国”,应当被一劳永逸地取缔。曾经热闹非凡的市场,现在近乎萧条。据估计,华商在市场内至少还有价值50亿美元的货物,如果市场被取缔,这些货物也难以保全。刘延丽说,大家无事可做,“精神都有些不太正常”,偶尔聚在一起,也是互相倒苦水。“手机上有国内打来的电话都不敢接,怕是追债的。”
“灰色清关”成因复杂
俄官方定性为“走私”
整个事件中,俄方一直用“走私”来定性查封的货品。俄方说,货物来路不明,“没有报关单和税单”,是“走私商品”。在刘延丽看来,这样说多少有失公允。“厂家从中国发货,没有相关手续和单据是不能出关的。俄罗斯海关也让货物过了关,但怎么到了我们手里,就成了走私物品呢?”
俄罗斯中国台州商会会长俞圣联告诉记者,很多被扣的华商货物都是通过“灰色清关”进入的俄罗斯。所谓“灰色清关”,是指通过“清关公司”办理进关手续。只要给公司缴纳一笔费用,不用和海关打任何交道,“清关公司”就会把所有俄罗斯海关报关手续办好。
“但问题是,一些货物代理、清关公司和海关作弊,截留了本该上缴给国家的税收。”俞圣联说,很多通关公司根本不看中国海关的合法单证,而是再做一份单证,把货物的品名和重量都改了。而海关也不执行海关法,把货物放进来。于是中国货物从“白色”变成了“灰色”,甚至变成了“走私品”。另外,“清关公司”不给华商开进口税单,甚至连交款收条都没有。无凭无据,让华商的货物被扣时“有苦说不出”。
和正规清关相比,“灰色清关”所需费用并不低。刘延丽说,和发往美国、欧洲等货柜的费用相比,俄罗斯的价格高得令人咋舌。俞圣联给记者算了笔账。以发往俄罗斯的服装货柜为例,一个40尺的货柜的货值一般15万美元左右,根据俄罗斯清关公司门到门的承诺,这样一个货柜要付12万-14万美元的运输清关费用,其中运费和杂费也就1万多美元,事实上11万美元是华商交纳的海关关税。“这个价格可能比正规清关少2万到3万美元,但承担的风险是巨大的。”
货物被没收十分常见
华商倾家荡产屡见不鲜
华商货物经受“灰色清关”之痛由来已久。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席温锦华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华商的货物在莫斯科被封箱、查扣,甚至有人因为压力过大而走上绝路。
1998年,莫斯科经营皮货的中国商城“兵营”和“东扩”被封查,许多中国商家通过“包机包税”方式运入俄罗斯的皮货,因为没有货物通关证明,被作为无主财产没收。2004年,俄罗斯内务部侦查委员会警察突查莫斯科南部的“艾米拉”大市场,千万美元华商货物被查抄。2005年7月,莫斯科市中心“39仓库”的中国鞋被扣,后经过多方努力,华商在交付“罚金”后取回货物。而在华商看来比较“安全”的“一只蚂蚁”市场,也在去年遭遇了“9·11”事件。
“在莫斯科做生意,总是提心吊胆的。”刘延丽说,每次从国内到俄罗斯,一下飞机,脑子里的弦就绷起来,在街上看到警察就害怕。据莫斯科的华商介绍,货物被查封没收的情况十分常见。有时,商人们私下里给警察“塞”几万美元,货柜又会回到自己手里;有时,货物被没收后,可能就被变卖,因此破产、倾家荡产的人屡见不鲜。
“很多人货物被扣后,都不会告诉别人,哪怕是隔壁摊位上的好朋友也不会告诉。”俄罗斯中国台州商会会长俞圣联说,部分华商担心国内知道出了情况就不会再发货过来,朋友也不肯借钱给自己,只能硬着头皮撑着。“看起来市场上很热闹,每天都有很多货柜发来,但一不小心,就会被灰色清关撞了腰。”
温锦华说,在俄罗斯的华商流动性很强。有人听到别人赚了钱,就盲目地从国内过来,他们本身的综合素质并不高,缺乏长远眼光,急于求成。遇到问题,就用原始的办法拿钱疏通。“灰色清关可以说是和腐败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过政府的默许,但它毕竟是不正规的。”
背后复杂利益纷争
华商利润小成牺牲品
《中国青年报》驻俄罗斯首席记者关健斌说,“灰色清关”已成为俄罗斯一些商人避税和部分官员腐败的温床。在“灰色清关”这张看不见的大网中,华商是利润率最小、风险性最大的一环,而海关中的“蛀虫”和所谓的“清关公司”则坐在办公室里数钱。
对于俄罗斯海关的腐败,总理普京表示不满。6月初的政府会议上,他说:“为什么前两年我当总统时几乎把海关的领导层都换了,现在走私的各种渠道依然畅通、依然照常运行?”除了海关官员,部分本应维护法律尊严的俄罗斯警察,也打着“整顿走私品”的旗号,向华商索取“开箱费”。“这和海关那些人如出一辙,想增加额外收入,就到华商库房去。”俞圣联说。
“灰色清关”背后牵扯着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以“一只蚂蚁”大市场为例,它由俄罗斯富豪伊斯梅洛夫旗下的阿斯特集团控制。伊斯梅洛夫出生于阿塞拜疆,据说他在俄罗斯高层人脉很广,和莫斯科市长私交甚密。2007年俄罗斯下达了禁止外国人从事零售业的禁令,“一只蚂蚁”一度传出会被关闭,但此后便不了了之。
“一只蚂蚁”市场是伊斯梅洛夫财富来源之一,每年仅市场摊位费,收益就有百亿美元。伊斯梅洛夫上月在土耳其投资15亿美元建成豪华酒店,在开业典礼上宴请名流,还在现场抛撒百元美钞,让宾客享受“美元雨”。媒体6月28日报道,在俄罗斯饱受金融危机冲击之时,伊斯梅洛夫把大笔金钱撒在国外的做法让总理普京大为光火。
“一只蚂蚁”里的商铺是用旧集装箱改造而成的,俞圣联说:“按照面积算的话,这里的租金比美国华尔街的还高”。哈尔滨商人刘延丽告诉记者,一个摊位的月租金加上管理费要8000到9000美元,如果是新来的人想租摊位,还要一次性拿出十几万。
正是因为这样,俄罗斯检察院侦查委员会主席巴斯特雷金把“一只蚂蚁”称为“丑陋的大市场”,他说那里“有自己的警察、自己的海关、自己的法院、自己的检察院”,是“国中之国”。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