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消失的香港石硖尾屋村

2009年07月03日18:2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消失的香港石硖尾屋村

  文 余伟建

  二次大战至1950年代初,是香港近代史上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来香港定居的人和他们的后裔,构成了今天香港人口的基础。2006年10月香港政府收回石硖尾徙置屋村,将其拆除,标志着这一代人的逐渐隐退。

  50年代香港人口剧增,超过原有城市建设的负荷。许多建筑已在日据时期遭到破坏,而战后港府实行租金管制,发展商不愿投资兴建新楼宇,结果,许多人只能屈居于条件恶劣的棚屋、天台、渔船,甚至露宿街头。随着难民不断涌入,棚屋数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香港社会所面对的居住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1953年圣诞夜,香港石硖尾棚屋区的一场大火,令5万多人一夜间骤失家园,这些住户都是由大陆来香港的新移民。政府为了安置灾民,一年后在原址建成了8栋工字型6层高的徙置大厦供他们居住。由于石硖尾徙置计划的成功,令原本只是临时性的安置措施,成为几十年来沿用的“屋村”模式;政府先后兴建了数以百计的租金便宜的公共房屋,使之成为香港中下阶层的主要安居之所。

  石硖尾徙置屋村由1954年12月首批8栋落成,至2006年10月全区清拆,历经52个寒暑。笼统推算,52年内在此处生活的,主要是两代人。第一代是从前住在寮屋,火灾后以父母身份搬入屋村的“户主”。他们大多来自广东、福建等中国南部省份,特别是沿海的农村或县市,认定自己是中国人。大部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专业训练者,来香港时甚至身无分文,只能以体力劳动或小手艺换取微薄工资,或者做小生意维持家庭生计。著名导演吴宇森1990年的电影《喋血街头》,通过几个成长于石硖尾的主角,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状态。

  最早的石硖尾徙置单位每户面积120平方呎(相当于13平米),规定要住5名成年人(10岁以下儿童算半名)。没有间隔,没有水电供应,大厦每层中央的浴室和厕所是公用的。今日看来,这些楼房无疑非常简陋挤迫,但是当年对那些一向住在棚屋或唐楼床位的穷人而言,水泥房子毋需旦夕忧虑风雨,能够入住,已经是极大的改善。加上租金低廉,入住石硖尾的第一代,许多人都对“上楼”很兴奋。可以说,石硖尾屋村是香港底层人民进入现代化生活的开始。

  这一代人不少都经历过1930年代以来的经济萧条和战乱,大多安贫知命,终生为“鸡碎咁多”(一丁点)的薪水辛苦工作,少有怨言。对内地情况不了解,便以为没有更好的政治制度可供选择,只好无奈地在港英殖民地政府统治下默默生活,绝少主动争取政治上的权利,慢慢地养成一种对政治冷淡的普遍态度。这种避世的政治冷漠,深远地影响了后世的好几代人。当然,香港屋村第一代人对于美好生活并不是完全没有憧憬,只是大都寄望于子女身上罢了。

  那时的父母大多生育了很多孩子,五六个甚至八九个并不稀奇,居住空间就成了头痛的难题。今天的香港人习惯了居住在很小的房子里,1000多平方呎的单位已称为“豪宅”,这种认知大概便源自屋村两代人的窘迫居住条件。那时的孩子们都跑到户外游戏,与兄弟姐妹或者村里的小朋友,在山边、球场、游乐场、街道、走廊、楼梯间,以至升降机前的空地上玩耍。屋村给予他们的最美好的回忆,都集中在这些空间。

  由于多数夫妻都要外出工作,抚养和教育小孩便难以兼顾。一些家庭有老人家可以协助,否则就只能希望孩子不要在街上结识坏人,走上歧途。社区里的教会为儿童提供了中小学教育和廉价医疗。1971年实施6年免费教育之前,徙置区的儿童很多小学还未毕业就要出来工作,尤其是女孩子。她们大多是在家庭要求之下辍学,到附近的工厂谋职;男孩则是找师傅学一门谋生技能,譬如水电修理、裁缝、理发、烹饪等等。

  能够凭借中学和大学教育提升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屋村第二代,主要是1960年代以及1960年代以后出生的。这代人基本上在香港土生土长,“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内地令他们既恐惧又陌生,渐渐萌生了香港本土意识。

  1972年10月,在港督麦理浩推动下,政府宣布实施10年的建屋计划,为此成立新的房屋委员会。新计划一方面大幅度增建公共房屋,一方面提高了公共房屋的设施水准,使入住者的生活条件大大提高。原来的徙置区也归房屋委员会管理,改造了一些不符合标准的旧楼。

  石硖尾屋村的拆除,意味着旧式屋村时代的没落和公营房屋居住模式的改变,但它的建筑设计和生活模式,却深深印刻在这座城市的记忆之中,正如作家李孝聪所说:“在屋村成长,毕业后开始工作,然后结婚,迁入私人楼宇,这似乎是我们这一辈大部分人的共同经历。”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