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华
近两年,天津书法家刘耀祖积蓄数十年的艺术才情得以精彩迸发,像一颗耀眼的明星,在中国书坛异军突起,引人瞩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初夏,由天津市北辰区政协、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国土资源部宣传中心、中国国土资源报社、农民日报大地书画院联合主办的“纪念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刘耀祖《国土赋》书法展”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刘耀祖为提高人们对保护耕地重要意义的认识而创作的一千八百余字的《国土赋》,每字以斗楷书写,一尺见方,装裱成百余幅浩浩荡荡的翰墨长阵,整个展览气势恢宏,蔚为壮观,以其清新大气、古雅雍容的书法艺术风格感染和打动了参观者,唤起他们对国土的重视与保护,同时也对这位年近花甲的艺术家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
地载万物,民生之本。刘耀祖的《国土赋》从撰文到书法全部完成,积五载之功,花费了大量心血。在创作过程中,他的内心始终充溢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土地的无尽眷恋,满负着深重的社会责任感。他善于将传统艺术与现实教育相结合,把自己与家乡、与人民、与祖国融为一体,为宣传时代文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创作,在开拓艺术为现实服务的道路上取得可观的成就,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当今书法家多写古人古语、名家名句,而刘耀祖喜欢自铸新词,别开生面,当然难能可贵。
刘耀祖的书法注重思想性,作品内容丰富而独到,同时他更着力打造优美的书写形式,恰如其分而又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几十年来,他对近代大书法家郑孝胥的书法艺术情有独钟,苦心孤诣地探求“郑体”的奥妙,终有所得。郑孝胥四体皆能,而以行、楷为最。他的书法先后受过翁同龢、钱南园、何绍基、沈曾植、李瑞清、曾熙和张裕钊的影响,主要根基在颜、苏、黄诸家,中年后主张“楷隶相参”,加入不少汉魏笔意,但也相当多地保留了颜字肩转、捺脚过分夸张的特征以及苏、黄稳健洒脱、纵横开阖的风神。从其行书面貌看,黄庭坚和《瘗鹤铭》的笔意比较明显,但又自成一家,卓尔不群。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一书中评价郑孝胥:“他的笔力很坚挺,有一种清刚之气……最稀奇的是:他的作品既有精悍之色,又有松秀之趣,最像他的诗,于冲夷之中,带有激宕之气……”说得十分贴切。有的书法史著作将郑孝胥划入“遗老群书家”,有的将他划入“国粹派中遗老遗少阵营”,其实他广泛取法,戛戛独造,在艺术上更接近于创新派,最受知识青年欢迎,成为一时的书坛领袖。现代大学者胡适青年时代就曾学习过郑孝胥的书法,于捺脚一笔最见酷肖。徐志摩、钱钟书等现代著名文学家早年均写得一手矫健的郑氏行书。曹聚仁、林语堂等现代著名文学家也被列为郑氏书法弟子。作为又一代郑孝胥书法的喜爱者和传承者,刘耀祖抓住其精悍而松秀、冲夷而激宕的特点,形神兼学,重在其神,尤其是文人逸气——这是真正体现郑氏书法品位之处,加以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以“郑体”为底,以清新大气、古雅雍容为特色的艺术风格。
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郑孝胥书法艺术真谛,刘耀祖还对郑氏书法的传承者、已故天津著名书法家张谦的作品进行了深入学习与研究。郑孝胥曾经在天津居住多年,留传有很多书法作品。张谦曾藏有郑孝胥的书法作品一千余件,故取斋号“千郑楼”,且撰写过《海藏书史》、《海藏书典》、《海藏印鉴》(郑孝胥号“海藏”)等多部研究著作。他1941年所著《海藏先生书法抉微》一书,专论郑孝胥书法,在书的末尾还不忘征集郑孝胥的书件,可见他对郑书的推崇,难怪他在书法界有“郑迷”之称。张谦自身书法功底深厚,在呈现郑孝胥书法面目特征之外,别有一种苍劲浑厚的意境。刘耀祖对郑孝胥书法点画的些许变化,以及在一些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纵横取势、雄强豪放的特点,无疑是受到了张谦的启发。
刘耀祖新近书写的司马迁《报任安书》片断,被著名书法家赵伯光先生誉为“奇逸而凝重的精心之作”。“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太史公铿锵的语言、激愤的情感、峻洁的人品和坚忍的精神,再现于刘耀祖凌厉而沉着的笔端,平添了思想的张力和艺术的魅力。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