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孩子为与爸妈通电话 策划打架求老师告状(图)

2009年07月08日08:4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新闻网
7月5日,金堂县福兴镇3名学生,他们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

  广州、深圳、厦门、中山……虽然刚上初中的小杨最远只是从金堂到成都,但他却对这些沿海城市很向往,因为他日夜思念的父母曾在这些城市打工。小杨(化名)今年13岁,父母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外出打工,小杨一直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当城里的同龄人谋划着如何逃离父母为他们打造的“蜜糖罐”时,小杨上学期也策划了一起“打同学事件”并主动要求老师告状,目的只是希望能和父母通个电话……

  留守儿童·一个男孩的孤独与思念

  历时3个月的全面深入调查,金堂县关工委、教育局联合展开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近日出炉,该县3万余名留守儿童再次令人关注,一些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和父母沟通而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行为偏差更加让人担忧。


  13岁男孩只见过父母10多次

  令人心酸的数字:小杨今年13岁。他清楚地记得,从读幼儿园到现在,他只见过父母10多次。

  小杨家住金堂县福兴镇牛角村,因为70多岁的奶奶去了阿姨家里,留下小杨独自在家,因此他一大早就要起来喂鸭子。

  坐在床前拌鸭食的时候,小杨习惯性地望了望墙上贴着的“优秀学生干部”奖状,这是他上学期刚拿的。想着爸爸妈妈在知道自己得奖之后可能会有的高兴劲,小杨忍不住先“呵呵”乐了一番。这时,一只小猫跑了过来,小杨一把抓住后抱在了怀里。这只猫,是小杨最好的朋友,也是第一个知道他得奖喜讯的“家人”。

  小杨今年13岁,刚上初中。在他出生后不久,父母便和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去了沿海打工挣钱,小杨则由爷爷奶奶照管。小杨清楚地记得,从读幼儿园到现在,他只见过父母10多次。爸爸妈妈几乎都是过年才回来一次,爷爷去世的那年,他的爸爸妈妈回来了两次。

  远离父母 孩子易怒暴躁成了“打架王”

  令人心酸的“希望”:小杨经常选择一个人走大路,因为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在这条路上看到爸爸妈妈回家的身影。

  小杨家原来只有一间破旧的矮房,经过父母多年在外打拼,矮房变成了一楼一底的砖房,小杨也长成了一个将近1米7的大个子。小时候,每每小杨不听话,奶奶就会随手操起一根木条教训他,他的小屁股上就会出现一道道红印。现在小杨长大了,奶奶也老了,老得都没有力气去打小杨了,而孙子的心思老人也越来越不懂了,就像她不明白小杨为什么喜欢半夜起来看足球一样。

  在村里的学校读完小学4年级后,小杨便转到镇上的中心校读5年级。从牛角村到镇上有两条路,走小路比走大路要近得多,但小杨却经常选择一个人走大路,因为他希望有一天,能够在这条路上看到爸爸妈妈回家的身影。

  进入中心校后,小杨变得有些“暴力”了。在被班上的同学欺负过一次后,小杨便决定用自己的大个子和拳头“树立威信”,于是在课间追打同学成了他的家常便饭,时不时都会有鼻青脸肿的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向小杨的班主任蒋老师告状。

  在多次耐心教育毫无作用的情况下,班主任只好让小杨请家长。见到老师,奶奶含着泪一个劲地替孙儿求情,老人的模样让老师看了都觉心酸,但一旁的小杨却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从老师办公室出去后就开始追打告状的同学。渐渐地,小杨变得越来越易怒和暴躁,成了学校里有名的“打架王”。

   思念父母 他竟策划打架让老师告状

  令人心酸的“狡黠”:班主任老师说要给他父母打电话告状,小杨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老师,你打嘛!你打嘛!”

  不怕老师批评,不怕请家长。生长在牛角村的小杨牛脾气日益见长,然而让班主任蒋老师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因为一个电话,就让小杨的“牛脾气”消了下去。

  上学期的一天,小杨又惹事了,揍了一个不愿意借漫画书给他的同学。蒋老师将小杨叫到了办公室,拨通小杨父亲的手机“告状”。当听筒里传出爸爸的声音后,小杨立即收起了满不在乎的表情,轻声和父亲通起了话,打完电话后,老师们发现小杨的脸上还挂着泪珠。

  之后三天,小杨没再惹事。然而第四天,小杨又追打起了班上的同学。蒋老师再次将小杨喊进了办公室,说要再给他父母打电话告状,一听这话小杨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老师,你打嘛!你打嘛!”

  原来,小杨的父母没有将号码告诉儿子,那次在老师办公室里打的那通电话,是父母外出打工后,小杨第一次给身在外地的爸爸打电话。为了能再给爸爸打个电话,小杨便策划了这次“打架事件”。小杨说,尽管爸爸在电话中只是说“乖点、听话点”和“不听话回来后收拾你”几句简短的话语,但能够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也是一种幸福,至少他知道爸爸妈妈还在管他。

  从那以后,小杨常和父母通电话,慢慢地,他变得温和有礼貌了,不再追打同学,还当上了学生干部,上学期末,还评上了“优秀学生干部。”(本报记者李天啸摄影 卢祥龙)

  留守儿童·一封家书寻回缺失的亲情

  “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在外面打工很辛苦,但我实在抑制不住对你们的思念。今天,我和同学吵架了,回家想告诉爷爷奶奶,又怕他们听不懂。爸爸妈妈,我多么想跟你们说说啊,可我却连你们的电话号码都不知道……”

  ———摘自金堂福兴小学一名4年级学生的作文

  千名留守儿童上“写信课”

  把悄悄话寄给父母

  在金堂县“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出炉的同时,金堂县福兴镇小学下学期将开设一门新课程:“写信课”———由老师指导,鼓励学校的1000多名留守儿童主动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写信。该校杨德富校长表示,此举并非只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以此增强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沟通,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寻回缺失的亲情。

  历时3月 全面深入调查留守儿童

  从今年4月开始,金堂县关工委以及教育局就忙活开了,数十名工作人员分头下到各乡镇的中小学,对全县的留守儿童展开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查。

  “近几年来,在各级部门的关注下,各乡镇、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留守儿童的问题仍然很多,现状不容乐观。”金堂县教育局相关人士称,为了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该县关工委以及教育局联合进行了这次调查,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好方法、好举措”。

  竹篙、福兴、高板、清江……历时3个月,调查人员走遍了金堂每一个乡镇的中小学,面对面和留守儿童及老师交谈,实地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发放调查问卷。本月初,金堂县教育局以及关工委汇集了所有调查资料后,经过集体讨论加以分析、整理,形成了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

  亲情缺失 很多留守娃娃盼“家长管”

  据了解,金堂县10万名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多达3万余人。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该县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且年龄偏大,其教育方法大多不能适应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调查结果表明,金堂县50%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在60岁以上,其中一半的监护人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有50%不能每次都参加学校的家长会,有50%辅导不了孩子的功课。从留守儿童的调查情况看,有40%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没有兴趣,有70%需要在老师督促下学习,有30%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或一般水平。“实地调查中,很多留守儿童都盼望父母能够时常管他们,和他们交流。”调查人员表示,不少留守儿童缺乏和父母的沟通,产生了心理健康受损、行为偏差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易怒暴躁甚至沾染上抽烟、喝酒、早恋等不良习气。

  开写信课 让孩子跟父母多摆心里话

  金堂县福兴镇小学,全校2000多名学生,留守儿童就占了一半。针对留守儿童,学校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同时还开设了专门用于帮助家庭困难留守儿童的爱心基金。

  “就目前来看,经济问题并非是导致留守儿童出现问题的首要因素。”福兴镇小学杨德富校长介绍说,由于家长大多在外打工,加上现在是义务教育阶段,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并不存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性格孤僻、脾气暴躁、行为怪异等方面的问题,关键就在于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感,缺少和父母之间的沟通,“不少留守儿童都是一年才见一次父母,平常打电话联系的也很少”。

  “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在外面打工很辛苦,但我实在抑制不住对你们的思念。今天,我和同学吵架了,回家想告诉爷爷奶奶,又怕他们听不懂。爸爸妈妈,我多么想跟你们说说啊,可我却连你们的电话号码都不知道……”前不久,福兴小学一名4年级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对父母说出的心里话,感动了所有老师。“孩子是非常希望和父母沟通的,因为爷爷奶奶毕竟文化低,也不明白他们的心思。”老师们认为,孩子们可以通过文字说出对父母的心里话,但这些是“打电话”不能达到的。上学期末,经过仔细的调查和研究后,福兴小学决定从下学期起,开设针对留守儿童的“写信课”,由老师指导,鼓励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既锻炼了孩子的写作能力,又能增强留守儿童和家长的沟通,让孩子们找回丢失的“亲情感”,从而在父母的关怀下健康成长。(记者李天啸)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杨笑)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