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伊朗大选动荡被媒体放大 内贾德连任首考奥巴马

2009年07月09日15:0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搜狐嘉宾访谈

  不能指望穆萨维当选后美伊关系明显改善

  主持人:听完专家这样的一种判定之后,也证实了我个人搜索新闻后的观点,当时在互联网上搜索到很多图片,除了女学生中弹身亡这个影像给人的刺激是最大的以外,实际上看暴乱图中的人数并没有那么多,都是小范围的,而且也没有更多所谓个别媒体渲染的血淋淋的画面或者死亡有多少人的画面,所以说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被西方媒体无限的扩大了甚至有片面性?

  李绍先:确实是这样,实际上发生比较大规模的打、砸、抢就是6月13号选举结果公布的那天。

  主持人:而且只是在德黑兰比较集中一些?

  李绍先:主要在德黑兰,烧汽车、烧商店,之后基本上大规模的打、砸、抢事件就没有了。而且德黑兰动荡的时段也主要是在第一周,从12号大选投票到19号哈梅内伊发表讲话这个期间有一些动荡,哈梅内伊讲话之后形势很快趋于平息。

  主持人:《每日邮报》在6月15日报道中这样说:“在伊朗国内这场动乱更像年轻自由的改革主义反对派和保守的伊斯兰民族主义者之间的文化冲突”,您认同这样一种说法吗?

  李绍先:我想要澄清两点。第一点,这次大家都讲“伊朗改革派和保守派严重的动乱、严重的冲突”,首先改革派和保守派这个概念是相对的,这个概念是西方创造出来的。严格说,在伊朗很难说谁是改革派、谁是保守派,为什么这样讲?其一,内贾德2005年第一次当选总统,2005年之前的8年是现在大家认为的改革派的哈塔米当政,在哈塔米之前的8年也是现在大家认为的改革派的拉夫桑贾尼当的总统,也就是说内贾德之前伊朗是16年改革派人当选总统,有那么大变化吗?其二,现在被称为和内贾德对垒的穆萨维,这次是挑战者,穆萨维被认为是改革派的代表,大家知道,实际上穆萨维是80年到89年担任伊朗的总理,他在总理任内的时候观点是非常强硬的,当时的总统是现在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他当时的观点要比哈梅内伊强硬得多,(如果当时说哈梅内伊是改革派)那他就是典型的强硬派或者保守派。所以在伊朗统治阶层内部改革派、保守派都是相对的,他们观点的差别没有现在给大家造成印象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差别那么大,这个主要是西方渲染出来的。另外,无论是被认为改革派的穆萨维,还是保守派的内贾德,他们在维护伊斯兰政体、维护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统治阶级利益上没有任何区别,在维护伊朗发展核技术上没有任何区别,在处理和美国的关系问题上,没有本质区别。就是说,不能指望改革派的穆萨维当选之后美伊关系就会明显的改善,所以他们的差别只是策略性的,原则和立场没有差别,这是我们要澄清的。

  第二点,刚才你所讲的,年轻人、自由派和改革主义好像是一回事,年轻的就是自由的,自由的就是改革的,改革的就不是民族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就是保守的,这个说法也是不对的。在伊朗,几乎可以说“所有的伊朗人,在核问题上都是具有民族主义的”,我觉得不论这次大选的结果如何,伊朗的核政策是不会变的,维护伊朗和平进程的权利就是现在伊朗内贾德政府所坚持的,在伊朗国内民众中至少百分之九十五是持这种观点的,如果要以这一点来划分的话,伊朗所有的人都是民族主义者或者都是保守派,所以我觉得不可以截然划分。

  但是这次的冲突背后确实代表了一些年轻人的态度,伊朗年轻人占人口比例非常大,30岁以下的伊朗人在选民中占三分之二,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这次围绕选举结果的争议所透露出来的,就是大家抗议、游行,这确实是年轻人表达出来的一种期望,我觉得这个是伊朗必须要注意的,包括内贾德在内注意到了。就是说代表了年轻的知识界,特别是大城市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希望国家向开明的方向发展,向更宽容的方向发展。但是整个大规模的动乱、抗议没有把目标指向政权,没有把目标指向伊斯兰共和国体制。所以我觉得总体来讲,确实是代表了一种希望宽容、希望开明的形象,但是并没有说要政权回到体制的这种形象。

  动乱恰恰显示了哈梅内伊和其体制作用

  主持人:就是不能非常片面的把这场骚乱、动乱说成是保守派与青年人代表的文化冲突,不能片面的打上这种烙印?

  李绍先:对,打上烙印是西方或者国外给他打上的。

  主持人:主要还是西方媒体给他们的一种评价?

  李绍先:对,实际上并不代表伊朗国内的真实情况。

  主持人:以目前的状况看,在这次的大选当中,确实以保守派的获胜而告终,这次骚乱会对内贾德本人,以及最高的精神领袖哈梅内伊产生什么样的冲击呢?

  李绍先:我注意到西方媒体说这次的动荡对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体制是一个重大的冲击,我不这样认为,其实这次动荡无论是对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还是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体制都没有造成重大冲击。为什么这样讲?

  其一,正是通过这场动乱,显示了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和这个体制的作用,实际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体制是针对巴列维国王的独裁体制,为了否定独裁体制、防止伊朗走向独裁而设置的。对这个体制最终的维护起决定作用的是哈梅内伊,作为最高领袖,在这次动荡中他是“定海神针”!这次动荡虽然持续了这么长时间,实际上分两个阶段,从13号大选结果出来开始发生动乱,到19号哈梅内伊发表讲话,这是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形势比较动荡,特别是15号,发生了可能有10万人以上的抗议大游行,但是总体还是和平的;之后,19号祈祷日哈梅内伊出来在德黑兰大学发表讲话,这个讲话我们叫“一锤定音”,“定海神针”表明了自己明确的立场:内贾德当选是合法的,大家有意见是可以的,有意见通过合法的渠道来表达,而且宪法监督委员会正在调查。从他19号发表讲话以后,只有 20号有一些和平的示威,之后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示威。这就是最高精神领袖在关键时刻确实起到了作用,这就是当初这个政体设计者原来的设想,这是其一。

  其二,这个政体很有意思,虽然哈梅内伊是最高精神领袖,但有很多的机构来监督,就是互相制约。比如说,他设计宪法监督委员会来审查议会通过的立法是不是符合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体制,是不是符合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宪法,包括大选候选人的资格、大选结果是不是合理合法。这个机构实际上在这次整个冲突中起了很重要的缓冲作用,大家可能注意到,13号结果出来以后,哈梅内伊曾经有一个讲话,让大家都来支持当选的总统内贾德,但是14号晚上他又下令宪法监督委员会对选举舞弊的指控进行调查。这是发生在什么背景下?13号实际上就试图要一锤定音,让大家翻过这一页,告诉大家大选已经结束,新总统已经出来了。但是14号形势有变化,穆萨维、卡鲁比这些很重要的侯选人提出异议,而且网上已经出现了15号要大规模游行的情况,哈梅内伊为了缓冲矛盾就把宪法监督委员会调出来,宪法监督委员会要调查,有10天的调查期,所以哈梅内伊19号说是要在合法的渠道内表达抗议,抗议是可以的,合理的,但是要在合法的轨道之内。实际上宪法监督委员会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缓冲矛盾,特别是调节统治阶层高层内部出现分歧的情况下起到了这么一个作用。所以我觉得纵观这次动荡,并没有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体制造成重大冲击,也没有对哈梅内伊的权威、哈梅内伊本人构成重大的伤害。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讲,反而是考验了这个体制,这个体制实际上是发挥了作用的。

  主持人:刚才像您说的,哈梅内伊这个“定海神针”一锤定音之后,此次骚乱结束之后,保守派跟改革派之间会不会达成一种妥协?

  李绍先:在伊朗,所谓的改革派、保守派妥协一直存在,因为什么呢?改革派和保守派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所谓没有根本的厉害冲突就是说,双方都是在伊斯兰共和国体制之内,都是为了维护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根本利益,这点大家是达成共识的,谁都不能违背这一点,包括这次穆萨维虽然对选举结果提出抗议,但是并不反对这个体制,他一再讲,要在合法的范围内,要和平,所以任何内部的分歧都不会去挑战整个大的框架的原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既然是在总的原则之下大家意见有分歧,那么意见分歧在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调节下是可以妥协的,其实整个伊朗伊斯兰共和国30年的历史就是不断的内部妥协的过程,所以,我认为妥协是肯定的。包括内贾德正式连任之后,在政府组成方面,在未来的政策方面,都会有一系列的可以被认为是妥协的举措,我觉得这一点是毫不为奇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黄慧敏)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