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渝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黎强因涉黑被刑事拘留。然而黎强接受调查当天,被缴获的手机不时接到“消息人士”发来提示其逃匿的短信。据知情人士透露,黎强此次被抓是因其失去了对重庆公交市场的控制而采取了法律规范之外的一些解决方式。 |
黎强的身份经历了从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到“日全食”的快速转变。
就在7月21日前,黎强还是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渝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当天,因“涉恶涉黑”,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对其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的许可。
据知情人士透露,黎强接受调查当天,被缴获的手机不时接到“消息人士”发来提示其逃匿的短信。
由于身家过亿,黎强的被捕在重庆当地引起极大的震动。许多重庆人将此视为“扫黑英雄”——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打出的一记重拳。
然而,还有另外一种解读。熟悉当地公交客运市场的一位人士指出,重庆市从2007年起加快收编民营公交,公交市场基本为国有公交控制。黎强名下的渝强实业也逐渐失去在客运市场的地位。纠葛于国有公交与民营公交的复杂利益格局,黎强采取了法律规范之外的解决方式。
而从2009年起,重庆公交开始进行听证会,准备提价。
重庆市社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客观地说,民营公交企业是在不太公正的环境中发展,导致他们采取了一些非常规手段。但违法必须付出代价。
曾经的荣耀
实际在7月21日前几天,黎强的行动已被政府有关部门控制。一位正代理渝强公司某起案件的律师称,“大约7月14日, 上午还在跟他通电话,约好下午再聊,结果五点左右,公司的人称黎强被带走了。”
“到现在都感到吃惊。”这位律师说,“认识他一年多,没有感觉到他是个黑社会人士。”
令外界感到巨大落差的原因,某种程度上来自于他的财富和显赫身份。
作为重庆最早从事公交客运的民企老板,黎本人的身家早已逾亿。渝强实业是黎强于1992年创立,主营道路客运兼营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驾驶员培训、汽车租赁、汽车维修,注册资本3000万。公司旗下还有20多家分公司。
与此同时,黎强也担任了多种社会要职,跻身社会名流之列。他曾任重庆市两届人大代表、重庆市巴南区第十二届政协常委,巴南区工商联主席,并在各种民营经济类协会担任要职。
担任公职期间,黎强表现得非常“亲民”。任人大代表期间,他非常乐意以代表的身份与媒体交流,关注点多是市政建设,2008年他曾建议将“11·27”烈士纪念馆及主城各公园等对本市市民一律免收门票。
与黎强有过接触的人士认为黎强为人尽管谦和,但并不失强势,否则企业也就做不到这么大。
据本地一家从事道路运输的业内人士称,在民营公交车的运营路线争夺上,黎强常通过类似于强占明抢的方式挤占别人的经营权,采取群殴方式解决问题,对他的举报也很多。
黎强此番出事便系举报。由于黎强系重庆第三届人大代表,根据相关规定,警方如需对其采取强制措施,需先提请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对许可对黎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的报告进行审议,再提交人大常委会通过。该程序已于7月21日履行完毕。
如果最终获罪,黎强将面临漫长的刑期。重庆市高院近日出台了“三个一律”规定,对于涉黑组织罪犯,一律不予假释;对于涉黑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一律不予减刑(除非死缓转无期);对于涉黑组织其他罪犯的减刑案件,裁定前一律进行公开听证。
重庆高院方面表示,对一些多次犯罪的黑老大、重犯、累犯,可以考虑适用“终身监禁”。
重庆工商联及巴南区人民政府,均拒绝发表对黎强一案的看法。重庆市一些民营企业家表示了高度关注,同时亦保持沉默。
两种公交积怨
黎强可谓成也公交,败也公交。
据公开消息,黎强被控制后,该市公安局专案组、区法院等部门负责人就渝强实业的稳定召开专题研究,对其负责人安排、资金及交通运输问题做出部署。
据一位警方人士透露,由于渝强实业也有涉黑嫌疑,公司均处于监管之下,公司一些高管也被要求接受调查。
在黎强的事业中,公交客运是其重心,黎强和一些老板在这里掘到第一桶金,并走向发达之路。但这一路走得也并不平坦。
重庆地形坡高路陡,大众出行没有自行车、摩托车等代步工具,主要依靠公共交通。在这个重要的公共领域,由于各种原因,管理体制一直没有理顺,国有公交集团与民营公交公司之间积怨颇深。
2000年之前,重庆主城区民营和国有公交均有2000辆车左右,差距仅600多辆。从2000年2月起,因民营中巴车不适合城市化需要,经过当地政府一系列调整,至现在民营公交剩下的481辆车,被编为“7”系列,国有公交则发展至5000辆左右。
改革的基调,是建立国有公交体制为主导,市场统一开放、竞争适度有序的公交客运经营和管理体制。
但“7”字系列公车去年9月正式上路后,与重庆公交集团的矛盾空前激化。当时媒体报道,这些“7”字系列公交车乱停乱现象突出,甚至擅自改换线路。作为“反击”,与“7”字头民营公交车同线的国营公交车数量激增,双方因关系直接利益,冲突不断,械斗、砸车时有发生。
而民营公司的内部管理也有问题,包括渝强实业在内,在操作上都是将车辆发包给私人,收取承包费和押金,力图将公司风险降至最低。因此,在一条竞争激烈的线路上,民营车司机为收回承包费,根据人流量发车,超车超载,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家民营公司都要养一批人,沟通一些关系,来处理各种事。”一位民营公交的老板对记者说。
黎强等民营公交公司觉得不满意的是,国有公交享受各种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民营企业什么政策都没有,这不是公平的竞争。
而2006年发生的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促使政府加快了混乱的公交市场的整治。
2006年10月,一辆载有50名乘客的711路大客车,因车速过快坠下20米的引桥,有30人死亡。
痛定思痛,政府准备大力整治“7字头”,要求全市所有公交企业在12月31日前完成公交化、公司化改造,规模必须达到有100辆以上自有营运车辆。同时可享受同样的财政补贴。
此时的黎强,在一家酒店的茶楼接受了记者采访。他对民营企业被称为“社会客运”感到受歧视,其次,民营公交规模很小必须与国有公交整合,但双方资产量不在一个档次上,他担心失去控制权。
2006年12月是政府要求的期限,黎强对此并不看好。采访结束后,他拿过记者的笔记本,提笔写下“12月30日,再聚谈公交改革”。但以后没有再见到他。
这次改革到2007年2月才基本完成。据渝强公司人士称,公司与一家国有公交公司进行了合作。
“但改制之后,政府仍然发现,虽然民营企业进行了公司化,但管理换汤不换药。”重庆市交委一位官员称。
2009年4月22日,重庆市政府又进行改革,要求在今年5月31日前,将民营公交全部收回,代价是一辆换一个出租车指标。
回顾历年公交车的改革,市交委一位负责人表示,政府的思路是,公交事业是有一定公共服务性质的,并不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由国有资本控制,才便于掌控和管理。
渝强公司也按文件要求交了车。这次黎强没有接受媒体采访,只对外说“拥护政府的决定”。
重庆一位人大代表向记者表示,黎强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在为民企争利时,也有为本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他们曾一起参加了一个政府组织的讨论会,他认为黎强的观点,是将矛盾转嫁政府和司机甚至乘客,自己则抽身而退。“这样是很不对的,幸好没有被采纳。”
黎强这次落马,也有消息称,他受到其他涉黑案的牵连。
扫黑是重庆市公安局今年以来发动的一个大型行动。当地政府从辽宁调来“扫黑英雄”王立军,另一个重要人物是从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四庭庭长调任重庆高院院长的钱锋。
据重庆警界人士透露,这次扫黑除恶,不仅一批危害四方的黑恶势力受到打击,一些有牵涉的有官员,包括警界人员也纷纷落马。据称,黎强被控制时,给其发短信者,就有“系统内”人士。(21世纪经济报道)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