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出戏,一个大家庭里,有很多子女,争先恐后地孝敬父母,但彼此间又存在微妙的竞争关系,作为家长,只能睁一眼闭一眼地“和稀泥”,实在到了事态严重时,才开口表态:“够了,都别闹了,回去闭门思过吧。”
这就是国际泳联“自编自导”的一出戏:当罗马游泳世锦赛演变成高科技泳衣的“斗兽场”后,当原本是“主角”的运动员沦为泳衣的“陪衬”后,当所有人都指责这项运动成为闹剧后,终于下定决心:2010年1月1日,高科技泳衣“禁赛”。
为什么要眼看着失控,无法收拾的局面时,才痛下杀手?实际上,正是国际泳联这个“大导演”自己造成的“闹剧”,根源不外乎就是两个字——利益。
早在去年第四代“鲨鱼皮”大行其道的时候,世界上就有很多反对声音。但速比涛公司是国际泳联多年来的顶级赞助商和合作伙伴,国际泳联不能得罪“老搭档”。终于,在奥运年受到冲击的各大泳衣品牌纷纷在2009年亮出了“新式武器”。今年3月国际泳联公布了《迪拜宣言》,今年5月国际泳联公布了202种合格泳衣,7月底国际泳联执行委员会又追加了一些条款。部分在材料上饱受质疑的品牌在经过重新测试和改进后也获得了“通行证”。在“剧情”需要和反复权衡利弊后,最终有300多种泳衣获得了国际泳联认可,“大导演”和所有参演人员“皆大欢喜”。
2010年1月起,也许新一轮的“好戏”又将上演:国际泳联要求泳衣面料和款式都回归自然,会不会有人在天然纺织面料上做文章呢?一切皆有可能!(据新华社)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