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天籁与心声

2009年08月03日01:5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山西日报
  时间:2009-08-03 01:10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我的故乡在晋南运城。那是一个风光旖旎,盛产金小麦银棉花绿色瓜果时蔬的好地方。

  我的第二故乡在晋西吕梁。原先曾感觉十分遥远,但充满希望,令人向往。


  吕梁山古称梁山。当年我上梁山,有着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不是“逼上梁山”,而是自愿报名上梁山。这一段经历注塑了我的前半生,还将注塑我的后半生。

  蓦然回首,往事几近30年。我是运城临猗县涑水河流域,也就是乡党们所说“坡下”平川地带的农村土孩子出身,从小喜欢语文,少年时代就借老师的书看过著名作家马烽马老与西戎西老合著的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后来又从舅舅的中学语文课本里看到了马老的短篇小说《我的第一个上级》《饲养员赵大叔》等。反复诵读,爱不释手。我的文学情结就是那时萌生的。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们第一批进入山西大学中文系,有幸近距离聆听了马老的文学创作辅导讲座,产生了醍醐灌顶,豁然开悟的感觉,并在马老的教诲与指导下开始练习写作。后来陆续发表了一些习作,其中一个短篇小说在省作家协会刊物《汾水》上发表,又被全国《小说选刊》转载并获奖。同年在马老的关怀下加入省作家协会。大学毕业分配时,我与许多同学都被确定留在省城太原。当时马老对我说了两句话,他目光慈祥,意味深长,让我铭刻在心,至今记忆犹新。可以说他老人家的两句话,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并让我终身受益。他说:“浮在上边,不如沉在下边。”

  我一愣很快明白过来,马老是希望我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自己年轻啊,不论从搞文学创作的角度,还是从做人做事的角度,都应该像马老所说,沉到下边去。马老还建议我去他的家乡,也就是他在长篇小说中所写到的革命老区吕梁。恰好那年省委组织部从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一批到基层人民公社锻炼的青年干部,于是我便放弃了留省城,主动报名到了吕梁孝义,被安排在半山区的东许人民公社。

  弹指一挥间,我在吕梁度过了27个年头,此期间变动了不少岗位。曾有一位朋友这样形容我:“实现的都不是理想,理想都未能实现。”细细琢磨这话,也还有点道理。当年马老是希望我在文学创作上有所造就,然而当时省委、地委却是把我们作为青年干部来放在基层锻炼的,并非培养作家与诗人。我一下基层就被任命为公社副主任,第二年又担任了主任。这样就带来了我自己人生定位的双重性,既想在文学上成就一番事业,又想把自己所担负的党、政工作做好,为基层老百姓实实在在办些事。“为文”和“从政”还真成了自己身上的一对矛盾,以至于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写过一篇像样的文学作品,实在是愧对马老当年的期盼和厚望。

  这次写作出版《灵奇的画卷》,完全是一种机缘。生活中有许多机缘,从大的方面说,马老是我的文学导师和人生指路人,我的前半生主要得益于他老人家的关怀与教诲;而我之所以在文学上再度振作,写出30余万字的一本书,并还将继续去写,却得益于曾在吕梁工作,又到忻州任职的董洪运书记,其人品、其学识、其爱国胸襟、其民本情怀、其敬业精神、其务实风格,我都奉为楷模。他公务闲暇笔耕不辍,尤其令我钦佩,每每比照,屡屡汗颜,于是乎自己公务之余也下狠劲儿看书与写字,同时开始整理以前写过的一些东西。是董洪运君再次拨亮了我心灵深处的文学烛光。

  “吕梁文化丛书”的代序,就是董洪运君撰写的《吕梁赋》。他的创作主要是用手机进行的,灵感来了记几句,写一段,然后连缀成篇,周日节假日润色。我对此知之甚深,也感触甚深。当他构思《吕梁赋》写到杏花汾酒时,正在数百里之外出差开会,突然给我发来信息,让查一下汾酒的历史以及与茅台诸名酒的渊源。后来才知这些资料他大都掌握,只是为了核实一下。待到发来数段文字,我不禁拍案叫绝。诸如:“杏花村里,酒之祖坊;发端殷商,百代承传”;诸如:“曲之筋骨,本于精粮之魂魄;酒之神韵,源出古井之甘冽”;诸如:“至清至纯,简约而能醇厚;至柔至刚,朴正而若君子”,把汾酒的气质、品格和灵魂都写活了。

  董洪运君对梅花情有独钟。有次在手机上与我信息对谈,说河东许小铭先生画的梅花弓背多朝上,老杆虬劲,凌寒怒放,有力度,有质感,神韵卓尔,拟在客厅南墙置一幅赏之。接下突兀发来两句诗:“铿锵数语梅花飞,清香阵阵扑鼻来(lei)。”

  我吟哦半晌,等不见下文,忽然明白他是让我续后边的诗句。他把“来”字特意注上古音韵,其认真程度令人感动。我急忙凝神静气搜索枯肠,草拟了两句发去:“纵有高洁说不尽,风流还数赏梅人。”

  不及推敲平仄对仗工与不工,先对上再说。与此同时,担心他发来更难对的句子,我也诌了两句发去让他对:“寒夜忽来一缕香,忙举金樽对南墙。”

  没想到他来得更快捷,俄顷即回复:“饮罢欲撷梅上蕊,又觉护花是儿郎。”

  我发自内心称奇叫好,索性顺着思路又发去两句:“骚客纷纷说爱梅,真懂痴爱无几人。”

  片刻之后,他干脆缀为四句一并发来:“骚客纷纷说爱梅,真懂痴爱无几人。驿外着风披雨时,唯有放翁伴梅神。”

  至此对谈暂停,余韵袅袅。清人刘熙载《诗概》云:“诗品出于人品”,吾深以为然。董洪运君的诗作还很多,时常触景生灵感,信手拈佳句。我写吕梁风景名胜系列文化散文《灵奇的画卷》,不仅从创意就受到他的启发,而且写作过程中多次引用了他的诗文,屡有画龙点睛之效果。

  又一次董洪运君下乡调研,隐约记得内容是环保攻坚方面的。他从下边给我发来数语:“一人之心,万万人之心;体道心而用人心,天下治矣。”

  我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我知道他是深思已久,有感而发。前边的句子似脱颖于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后边的句子则是《尚书·大禹谟》中十六字心传的升华。体察天地自然之心而顺乎民意,遵循客观规律而践行人心所向,努力营造一种新的社会和谐,董洪运君这一闪射着生动的科学发展理念和深切的民本意识之光的思想在以上简洁精辟的论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话题回到“吕梁文化丛书”,我发自肺腑说:没有我的文学恩师马老的深厚关爱就没有我文学上的起步和多年来的生活积累;而没有董洪运君的启迪与激励,就不会有我精神上的充实奋勉和拙作《灵奇的画卷》问世。

  我们都非常热爱吕梁的大好山河,谨用《灵奇的画卷》扉页上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吕梁是一方神奇的土地,不同内涵的民族文化,不同特征的人文精神,不同色调的山川景观,不同韵致的自然万象,一朝又一朝,一代复一代在这里融汇、升华,构成了一处处美轮美奂、瑰丽独特的名胜阆苑,不断向世人展示和诠释着真、善、美的永恒与假、丑、恶的衰亡……

  师百韧

  (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