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13.2万成就炒房客:卖掉阁楼炒房轻松赚600万

2009年08月06日17:0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新闻网
  “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这句话用在活跃在2003年到2005年的岛城炒房客身上再贴切不过。炒房者是房地产行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炒房客游走在楼盘与中介之间,在房价的变化波动中实现盈利,许多人甚至实现了自己的安居梦。
身上背着褒贬不一的评论,炒房客在6年之前成为岛城房地产市场的一道风景。

  从62平方米到162平方米

  “在2003年到2005年那段时间,炒楼比办企业来钱更快,风险也相对较小,而且有资金周转快等特点”,家住澳门花园的张晓阳说,那时手里只要有20万元左右的资金就可以炒楼,两三个月的周期就可转手,转手后少则能赚三四万元,多则几十万元。

  在进入房地产市场炒房之前,张晓阳是城阳一家玩具厂的厂长。“那时生产玩具做不了外单,只做国内市场这块难以实现盈利。”烦恼的张晓阳渴望找到摆脱经济困境的第二条道路。

  2002年的9月底,张晓阳从一则不足600字的新闻报道嗅到了商机:海门路8号地块在2002年第五次国有储备土地使用权拍卖会上,经过10多家房地产公司多轮竞拍后,最终被几个房地产开发公司联合拍下,楼面地价达5120元/平方米,远远高出2415元/平方米的起拍价。

  “这是一块钻石地块,当时的成交价在房地产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张晓阳说,他把这条新闻反复地看了不下10遍,随后把报纸小心翼翼地收好,一个投身房地产炒房的念头开始坚定起来。“地价都升高到这个地步,未来的房价肯定还要升高。”张晓阳想。

  事实证实了他的判断,3年的时间里,张晓阳名下从开始的浮山后一套62平方米的阁楼,到现在居住在澳门花园162平方米的居室。而据了解,在凯悦中心、嘉合新兴、良辰美景等楼盘也有住宅在他的名下。

  关于他炒房的实际收入,张晓阳只是暗示记者,不会低于600万元。但是记者根据其现有房产简单计算后发现,张晓阳的实际资产远远高于600万元。

  13.2万元成就的炒房客

  作出炒房的决定后,张晓阳说服妻子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

  从2000年开始,青岛的城市化进程开始提速,道路不断扩建和改造,大面积的危旧房屋拆迁,政府部门也陆续制定出台新的人均住房指标,越来越多的人判断青岛楼市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当时手里并没有太多的闲置资金,唯一的固定资产就是位于浮山后的一处阁楼,在和妻子经过几个回合的商议后决定将阁楼卖掉,腾出资金投资楼市。”张晓阳说。这套阁楼共卖了13.2万元,用手里的存款在市北区租了个房子居住,张晓阳揣着13.2万元踏上炒房之路。

  “我的投资策略其实很简单,首先要看地段,地段要好,出行也一定要方便,太偏远的房子绝对不要去买,买了也比较难出手。”张晓阳说,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因为后市的上升空间大成为他重点关注的区域。

  2002年10月中旬,他以2600元/平方米的价格在浮山后购买了一套二手房,2002年11月底便以3200元/平方米的价格卖出,一套房子赚了4万多元。

  此后,托关系找开发商低价买房,交首付、办理按揭贷款,然后把房子挂到中介门店,以每平方米高于购买价格几百元到千元的价格卖出。“一套房子涨到我自己的心理价位的时候我就会迅速抛掉,有时心不能太贪多。”张晓阳说,短期炒房使他能规避潜在的市场风险。如果长期持有,就会存在较大的资金压力。

  房价上涨引发“羊群”效应

  “每个月的房价统计数据是我最爱看的资料,我喜欢从这些貌似干瘪的数据中分析下一个投资的区域。”张晓阳说,2003年以来,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房价每个月都会“摸高”,涨声一片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引发“羊群效应”,越来越多的人携款加入炒房的行列。

  “那是一个神话般的时代!”张晓阳说,在这段时期内,青岛楼市的炒房界吸引了老年、中年和青岛群体,炒房者一度奉行的教条就是“买到即赚到”。

  2003年和2004年两年间,青岛市中心区的房价涨幅超过30%。另一方面,2003年以来岛城各银行全面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青岛市个人住房贷款金额逐年大幅增加,2004年全市个人住房贷款累积增加728亿元,同比增加106亿元。

  “炒房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有些人上个月买了一套房子,等下个月抛出时就已经成为百万富翁。”那时候盛行着“不要轻视你的同行”这句话,不少炒房者利用一年的时间就经历了从一贫如洗到百万富翁的巨变。暴富在那个年代成为一种习惯。

  2002年底,张晓阳的一个同行以每平方米约2700元的价格拿下市北区一个新盘的14套商品房,到2004年这个楼盘全部售完时,房价已涨到每平方米近5000元。该同行以4700元的单价将房子放到二手市场上,短短两年时间就赚回了近300万元。

  “国八条”让市场从秋入冬

  据龙江工作室的总经理龙江介绍,2003年的青岛楼市已经是烽火四起,大鳄已经加快拿地的步伐。“市场一片忙碌的景象,有地的企业忙着找钱,有钱的企业忙着圈地,土地市场非常活跃。”龙江说,地产大鳄城建集团入主浮山后开发项目,湖光山色的房子定价达到每平方米5000多元,出乎很多购房者的意料。而到了2004年,5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开始为人们接受。

  2004年,因为市区房价上涨太快,不少短途炒房客因为资金有限,开始把目光移到四方区和李沧区,于是该区域的房价应声而涨,百通·杭州花园的价格随即在当年达到5000元/平方米,李沧区的华易·春之都的二手房价格也突破了4000元/平方米。

  因为交通配套条件的改善,青岛人的居住区域逐渐向东、向北扩大。据张晓阳回忆,那时的炒房客每天的工作就是夹着包成天在大小楼盘或中介门店游走,寻找具有升值潜力的楼盘出手。仅在两年之间,他先后投资过市南区西部、市北区台东商圈、四方区以及李沧区的不少楼盘,炒房的足迹遍及了市内四区,甚至开发区也曾做过两宗生意。“不用担心房子总价高没人买,会压在手里出不了手,房价越涨越有人追着买,出手非常容易。”张晓阳说。“一个行业如果缺少调控,很容易走上疯狂的极端。炒房者引发的楼市泡沫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分析和控制,每个炒房者都无异于在自掘坟墓。”张晓阳说,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房价的非理性上涨,2005年3月底,国务院出台调控房价8条意见(俗称“国八条”),对房地产市场的炒房群戴上了一道“金箍咒”。(记者王爱科) (来源:半岛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雪)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