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UFO研究中心昨日给出鼓山飞石鉴定结论
非UFO,“抛石说”可能性最大
昨日记者与东快网友现场抛石验证、拍出相似照片
东方IC图片社专家认定“鼓山飞石”非PS,“飞石”之谜仅剩抛石说、UFO说。
实验过程是拍摄者手持相机,镜头取与“飞石照”相同的角度、景别,一位网友在拍摄者的前方,用路边随意捡起的石块垂直抛向空中。拍摄者用相机进行连拍,然后重复多次,尽量在石块达到最高点时拍下清晰地照片。
结果实验者得到了与“飞石照”相似的照片,但石块的清晰度比郝刚拍下的差。拍摄者认为,考虑到光照、可见度、石块抛起高度等因素,无法与原照做到高度一致。
尽管两者的差别仍然存在,但这一结果已经与上海市UFO探索研究中心几位专家给出的分析结果相吻合,他们给出的结论是:“该照片有可能是把抛向空中的石块抓拍成像,而非UFO”。
上海市UFO探索研究中心给出的分析结果:
福建东南快报社:
我中心请楼锦洪(上海市UFO探索研究中心主任)、王思潮(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白涛(中心综合部副主任、计算机高手)、章运华(中心科研部副主任、案例分析员)等专家通过对照片简单的计算和常规的判断,认为:
1、从照片看物体没有动态效果,如旋转,滑动、闪烁等现象;
2、光影角度有疑点,从拍摄的角度看,光源应该来自后上方,而放大物体的光源则来自右侧;
3、从放大的效果辩认,该UFO很像一块岩石;
4、照片曝光速度为1/1250秒,有抓拍成像的效果。
我中心的分析结论是:
该照片有可能是把抛向空中的石块抓拍成像,而非UFO。
上海市UFO探索研究中心
相关链接:
市民观察搜索UFO需要做哪些准备
不管UFO是否确实存在,上海市UFO探索研究中心仍希望得到更多各地的观察、观测数据和信息,以期进行研究和验证。
那么普通市民要对UFO进行观察搜索需要做哪些准备呢?该中心楼锦洪主任说,由于奇异空中现象的突发性,因此平时的准备和练习很重要,一是要熟悉星空、星图和方向;观测地点除安全外,应尽量找灯光影响小和四周无遮挡的开阔地,并配有合适的手电筒;手表要准,并常与电台校对;准备好望远镜(没望远镜也可用肉眼观测);有照相机和摄像机者事先作好练习与准备;有条件的观测者可进行雷达、激光测距或光谱观测,还有多色光、单色光或偏振光观测。
本报记者 施焕军 实习生 李凌燕/文 陈景/图
鼓山飞石之福州科幻迷们的联想。。。
“如果鼓山上真有UFO
说不定是宇宙人的探测器”
科幻小说迷小叶:这可以写个有趣的科幻故事
如果鼓山上真有UFO,那么会发生啥样的外星文明与地球文明接触的故事?看过前日本报A3版《鼓山神秘飞行物》一文后,福州最具代表性的科幻迷QQ群之一“科幻迷+磁铁家园”的一些群友对此事挺感兴趣,他们开动想象力,构思了一些好玩的科幻小故事。
“按我的设想,那块看起来像飞石一样的飞行物,如果真是宇宙人派来的,也应该是一种外表伪装成岩石的智能探测器。”该群的群主、福州女生叶翚说,“因为由于路途遥远又不熟悉地球的环境,外星人不大可能直接派出生命体来访问地球,而是把探测器放在岩石一样的物体里来侦测地球情况。是不是有地球人惊扰了这枚岩石型探测器,然后它就飞走了?”
当然,这一切您大可不必当真,这仅仅是小叶即兴构思的一段科幻故事。在小叶组建的“科幻迷+磁铁家园”QQ群里有100人,他们全是像叶翚这样的“科幻发烧友”,来自全国各地。然而其中女性科幻迷人数并不多,包括小叶在内才有七八位。话头一来,群友们就风风火火地聊开各种科幻故事与太空趣闻,有人还自己编写科幻故事。
家住金山龙凤苑的叶翚说,她从小就喜欢看科幻故事书,而她的父亲也乐于与女儿一起谈论UFO、未来科技之类的事情。“过去我还两次梦到UFO,第一次是梦到在天空中,有五六个发出彩虹般迷人光柱的飞碟在正前方的天空中盘旋飞舞,很漂亮,我还追着他们奔跑;第二次的梦境是有记者来采访UFO事件目击者,记者还让大家把UFO样子画出来。”小叶说。
“在生活中,可以一起谈论科幻的人不多,尤其是女生更少。而我就是喜欢把科幻变成生活的最大爱好。”叶翚说,为了征集到其他“科幻发烧友”,之前她还特意在广播网上做了征友启事,希望能有同道中人主动联系她。2007年时,她又建立了这个科幻QQ群。
为了证明自己对科幻的喜爱程度,小叶还透露,今年2月她还特意坐飞机飞到上海参加了有名的“科学松鼠会”,并如愿见到了自己崇拜的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刘慈欣送来短篇科幻小说集,扉页上“愿科幻使你的生活更美好”的亲笔题词使小叶更加坚定了热爱科幻的信念。
上中学到工作以来,小叶已经完成了2篇长篇科幻小说。眼下,她正在创作新的科幻长篇小说,内容是未来人类在开拓地外行星时所发生的生存挑战与爱情故事。现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她也期待福州能有更多的科幻迷来一起探讨科幻小说创作之事,或加入到科幻迷QQ群56953776中来。
《探访地球99日》
C-3行星的@83号探测器在地球已经逗留了第99个地球日了,它的主要任务依然是探查地球文明是否属于可接触型友好文明。它的第一站是战乱不断的加沙地带,探究土地争端下的地球人战争,它将自己分解成拳头大小的几个小石子安静地躺在边界的道路上,将战争画面通过隐秘的波段源源不断地发回C-3行星,直到有一天,边界骚乱中,有人捡起了它狠狠地掷向坦克,砸坏了内部的探测器。
它只好在深夜从加沙撤离,花了九个地球日的时间才修复好;而后它又来到了伊拉克,探寻地球人宗教派系对战争所起的影响力,却又一次被怒火中的人们当作投掷的武器;它的第三站和第四站分别是黄金之城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和资源贫乏的日本,研究地球人在对资源富饶还是稀缺时更易爆发争夺,在南非时险些被人捡进冶炼炉中锻烧;之后,它来到了经济繁荣的美国、西欧;它的最后一站是宁静美丽的福州城,当它站在鼓山顶上透透密密的山林拍摄全景图时,不禁放松了警惕,在世人面前露出它的完整身影。
此次之行,它也开始迷惑起来:这颗复杂的行星上居住的人类,似乎很难下定论。在这九十九天里,它见识到了地球人的理智和疯狂,友善和敌意,安宁和动荡,坦率与莫测,这里永没有它所来自的那颗行星那么简单。
它最后给家乡发出的研究结论与以前的探测器结果类似:地球人十分复杂,需要长期的继续观察。
本报记者 王进 文/图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