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工资“被增长”_统计局详解收入数据
汪时锋
对于上半年平均工资增长与居民感受不相符的质疑,国家统计局昨日召集媒体通气会进行了公开回应。
这种悖离自身感受的“数据上的增长”,被网友称为“被增长”。
危机对工资收入冲击明显
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9667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638元,增长了12.9%;上半年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2733元,同比增速为8.1%。同上半年GDP7.1%的增速相比,工资收入增速跑赢了GDP,似乎是今年工资变化的特征之一。
工资收入增速跑赢GDP并不是首次。从2004年到2008年每个年度的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都在11.6%以上,最高曾达到17.6%,都曾超过同期的GDP增速。
在昨天的通气会上,国家统计局更强调要关注收入增速数据的另一面,那就是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速,已经下跌到了近六年以来的最低点,特别是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速,更是2001年以来的最低。国家统计局认为,这正反映了金融危机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冲击。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司司长冯乃林说,由于工资增长的刚性和工资发放的滞后性,造成了工资增长并不像其他经济指标那样迅速下降。同时,在金融危机中,处于工资低端的岗位和企业减少,而处于工资高端的岗位和企业变化较小,也是造成平均工资数据仍然上升的一个原因。
政策性因素拉动收入增加
对于上半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9%的增速,很多人都通过媒体反映,这和他们的切身感受并不相符。
全国城镇单位在岗平均工资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联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单位,但不包括私营单位、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根据我们的分析,上半年的工资收入增长主要是政策性增资引起的。”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魏贵祥说。
他解释,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从2008年5月起兑现绩效工资,从2006年7月1日补发”的有关规定,各地一般从2008年底或2009年初落实该政策,大量事业单位人员和中下学教师陆续增加、补发工资,从而带动了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
另外,2007年开始实施的规范津、补贴的工资改革,各地市、县(区)一级真正落实到位一般是在2008年下半年或2009年上半年,这一政策性增资因素,也造成了工资水平的上涨。
受益转移支付和刺激政策
对于更为宽泛的收入概念,政策性因素也是收入提高的因素之一,但更多的效用是防止收入过快下滑。
魏贵祥对记者表示,在经济出现困难的时期,各国政府通常会加大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对我国来说,这些扩大转移支付的政策,包括上半年各地逐步落实了2008年底提高企业退休养老金的规定,增加了对无收入、无社保群体补助的范围和力度,部分地区调高了各类社会保障标准。
不仅是城市居民享受到了转移支付的实惠,农村居民也同样受益于转移支付的提高。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张淑英表示,上半年,转移性现金收入人均为189元,增加了31.4%,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2%。
对于受金融危机冲击最深的农民工而言,政策性因素支撑的收入增加,缓解了农民工的困难。张淑英表示,上半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954元,增长了8.4%,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额贡献率为36.2%。工资性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央及各地加大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的投资力度,推动了本地务工及外出务工形势的逐步好转。
工资统计改革在即
冯乃林表示,现行的工资统计制度确实还存在缺欠,主要是统计范围过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只分国有和集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统计局相继补充了股份制、外资类型的单位,但仍没有将城镇私营单位、个体工商户纳入工资统计。冯乃林说,国家统计局已经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从2006年开始实行了工资制度改革,已经对城镇私营单位工资统计开展了试点。
他透露,2008年私营单位的数据已经有了初步统计结果,但由于平均工资是社会保障和国家赔偿的主要依据,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就私营单位工资数据的使用和公布问题,同有关部委协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