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易纲:2万亿外储新掌门 央行系统内首位海归

2009年08月12日13:3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民网

  8月4日,国务院正式任命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副行长易纲,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局长胡晓炼卸任局长一职,成为专职央行副行长。

  在中国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的背景下,这一高层人事变动尤其引人注目。

  分析人士认为,如何让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在中国经济进入复苏期的环境下,如何应对“热钱”流入等问题,将是易纲上任后需要面对的难题。

  “秀气”的官员

  “这个时候让他来主掌国家的外汇储备,表明他深得上层的赏识,这主要得益于他十多年来对中国货币政策有着很深的造诣。

”社科院一位研究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1997年,易纲离开参与创办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由一介书生转入仕途,出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

  此后,又先后出任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司长、央行行长助理等职。直到2007年12月,升任央行副行长,开始主管货币政策。

  “可以说,10年间,他不仅参与并影响了中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还从学者成功转变为官员。”上述研究员说。

  在北京的媒体圈内,记者们对易纲的评价颇为直接。“看起来有些秀气,不像个官员,当上副行长之后仍然没有官气。”一家外媒资深记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理论基础很好,演讲的时候,都是成套的理论。”

  在众多财经记者眼中,易纲为人低调,不愿接受访问,实在被媒体围堵在墙角里举步维艰的时候,只言片语也是记者们不感兴趣的话题。

  “当老师的时候,易纲乐于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不过随着职务的变化,他现在变得不怎么开口了。”上述记者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曾在北京的一个论坛上追问易纲,直到餐厅门口,看到记者就一个人,易纲说,“你也挺辛苦的,赶紧去吃饭吧。”

  “在央行工作的人都知道,易纲副行长从不对属下发火,即便有错误,也会十分巧妙地给对方点出,并且,不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一位在央行工作的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央行官员不经意的表态都会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易纲轻易不愿开口。

  该官员还称,“易纲副行长喜欢看研究报告,对数字非常敏感。”  

  央行系统内的第一位海归

  分析人士认为,易纲的这种处事风格和他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为央行系统内的第一位海归,30多年前,易纲曾经在北京郊外的生产队劳动,或许是经历了那个时期一切都要定量供应的计划经济时代,“他对一些问题的原则把握得很准。”上述研究员说。

  据公开资料显示,1976年,刚刚18岁的易纲在北京顺义县插队,在当时,每年要种多少亩小麦、玉米、豌豆都要由政府统一计划。当地的农民发现种豌豆要比种玉米的产量要高,于是便私自多种了几亩。不料,被领导发现以后,豆苗被拔掉。对此,易纲说,“这是典型的政府决定。”

  上述央行官员说,易纲对于自由市场理论比较认同,反对一些比较死板的套路。这一思想也反映在他对货币政策的执行上。易纲就曾在一个论坛上表示,“货币政策必须按市场规律因势利导”。

  1980年,易纲被北京大学选派到美国留学,1992年获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终身教职,并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年回国后任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随后,伴随着徐滇庆、朱民、汤敏、左小蕾、许小年、梁能、王辉耀等人的激情加入,“中国留美经济学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精英会”。

  回国后的易纲带着将国外经济管理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想,开始了探求中国经济改革的路径。那一年,中国经济正处于金融秩序、流通秩序的无序状态。

  作为他在北京大学经济系77级同班同学,现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海闻对媒体提及那段往事时仍然激动不已。“很简单,就为了一个理想。”

  事实上,海闻、林毅夫、易纲早在留美期间就将探求中国经济改革路径定为三人的“君子之盟”。1994年,当他们陆续回到北大后,便拉上了刚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的张维迎联手创办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据介绍,易纲不仅对金融领域非常了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也非常关注。

  早在1998年,他在《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效率和可持续性》一文中就详细解释了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他提出经济结构的调整比速度更为重要。

  2003年,在他撰写的《中国货币化进程》一书中写道:“我对居民楼一年到头总有人在搞装修深恶痛绝,对市政建设规划不精细、拉链路的频频出现无可奈何,对长官意志造成的马路人行道地砖的反复更换,路旁树木不断更新感到啼笑皆非。我对水资源的担心尤甚,曾经研究过节水马桶的设计和推广,曾因试验两次小便后冲水一次而受到家人批评。”  

  为什么是易纲

  一位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外媒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的留学背景和宽广的知识结构比美国的一些部长们要好的多,这或许是能被委以重任的原因。”

  事实上,掌管着国家2万亿外汇储备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外界看来,一直都是一个低调而神秘的国家机关。

  “一个低调的机构往往不需要一个能折腾的领导人,或许,在这里工作更加符合易纲的性格和处事原则。”上述央行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根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至今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7.84%,继续稳坐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这一“头把交椅”。

  上述外媒负责人表示,中国的国家外汇管理局虽然很低调,但在国际上却是一家极具影响力的机构。据他介绍,外汇管理局会通过设立在香港的一家子公司来投资世界各地的企业。

  “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的领导人必须具备国际化视野。”该人士称。

  而且,随着中国外储规模的急剧扩大,以及外汇管理政策由以前的“宽进严出”转变至“均衡管理”,对外汇管理局掌门人的各项能力要求自然水涨船高,也意味着中国外汇管理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

  据介绍,拥有经济学博士头衔的易纲在出国留学之前,曾在北京大学学习,并在2004年7月任职央行行长助理,期间,于2006年9月—2007年10月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主任一职。

  “这些经历,就足以看出他对中国外汇的管理体制有相当的了解。”上述央行官员表示。

  对于如何让巨额外汇储备既增值又安全,易纲曾表示,总体看,外汇储备要考虑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这三个原则,正是这种较为保守稳健的经营模式才保证了中国外汇储备在这一轮金融危机中保持安全。

  而对于是否继续购买美国国债,易纲则表示要以中国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决策,保证外储投资的安全和适当的收益。

  “观点新锐、能够有效地代表国家处理好一些棘手的问题,这就很了不起。”上述央行官员称。  

  链接

  外管局历任局长履历

  胡晓炼

  (在任时间:2005年—2009年)

  历任国家外管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外汇储备司副司长、司长,国家外管局党组成员;2001年3月任国家外管局副局长;2005年3月任国家外管局局长;同年8月任央行副行长;2009年8月卸任外管局局长一职,任央行专职副行长。

  郭树清

  (在任时间:2001年—2005年)

  1988年7月至1996年3月曾任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副司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1996年3月至1998年3月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秘书长;1998年7月任贵州省副省长;2001年3月任央行副行长、国家外管局局长;2005年3月起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至今。

  吴晓灵

  (在任时间:2000年—2001年)

  1985年任央行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1991年任央行金融体制改革司副司长;1995年任国家外管局副局长;1998年4月至11月曾任国家外管局局长,后转任央行上海分行行长;2000年任央行副行长兼任国家外管局局长;2007年12月23日卸任;现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福祥

  (在任时间:1998年—2000年)

  曾被外派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任外汇员,后又调任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任负责人;1995年出任中国银行总行资金部部长,负责管理国家外汇储备;1996年任国家外管局原局长周小川的副手。1998年升任局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副部级高干之一。2000年在北京住院治病期间坠楼身亡。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