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五自治区华诞献礼

北方新报:寻访走出大兴安岭的鄂伦春猎民

  “终于见到了梦中的白桦林。白色的树干,翠绿的树叶,加上无际的蓝天作画布,仿佛走进了画的世界。”这是“向祖国汇报”五大自治区主流都市报采访团的记者们走进鄂伦春自治旗共同的心声。8月16日,记者们走进鄂伦春自治旗,感受了这个北方伟大民族的历史文化变迁……

  白色柱:猎民致富的带头人

  8月16日,记者们带着对鄂伦春猎民的好奇和敬佩向鄂伦春自治旗托扎敏乡希日特奇村托河办事处进发。顶着滂沱大雨,采访团一行驱车100多公里进入林海深处,探寻走出大兴安岭的鄂伦春猎民。

  临近希日特奇村,记者们忘却了一路颠簸的疲劳,投入到各自的采访中。在托河办事处的会议室里,记者们见到了鄂伦春族的全国劳模——希日特奇村党支部书记白色柱。在与记者一个小时的沟通中,他认真地介绍着自己从大山走向幸福生活的经历,并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着鄂伦春族民族文化的历史变迁。

  白色柱中等身材,一张古铜色的脸平静祥和,却又透着朴实而神秘的慑人气势,一双不大的眼睛像托河水一样清澈。举手投足间,白色柱让人感受到鄂伦春人特有的朝气与执着。为了迎接记者们,白色柱特意穿上了母亲一针一线亲手为他缝制的狍皮衣。自从13岁那年白色柱第一次跟着父亲上山打猎,他在马背上渡过了十几个春秋,成为优秀的猎手。他的父亲因为会过日子,被当地猎民称为“唆唆”(即聪明、富裕的意思)。到了他这一代,虽然山里的猎物越来越少了,但他凭着出色的枪法和丰富的经验,几乎没有从猎场空手回来过。

  随着森林的开发,野生动物越来越少。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为了鄂伦春人的生存,1996年,鄂伦春自治旗旗政府发布了禁猎令。青年党员白色柱走出山林,交出了猎枪。随后,白色柱带头承包了500亩荒地,并且虚心向附近农场的技术员学习种植技术,学会了耕地、播种、施肥。这年夏天,500亩麦地绿浪滚滚,吸引了众多猎民的目光,他们纷纷到白色柱的麦地观摩。当年,白色柱收入7万多元,不但还清了贷款,纯收入达到2万多元。白色柱用自己的实践让猎民们看到了希望。放下猎枪的白色柱成为猎民致富的带头人。1999年,呼伦贝尔盟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0年,白色柱的胸前又挂上了全国劳动模范奖章。

  这些年,白色柱都要从附近农场请来技术员为猎民举办农业技术讲座,让放下猎枪的猎民真正完成从森林走向黑土地的历史飞跃,成为掌握种植、养殖技术的新型农民。

  在大兴安岭这片古老的森林中,白色柱这一代人已经成为鄂伦春的最后一代狩猎人。如今,鄂伦春猎民放下了手中的猎枪,正在经历一次崭新的心理转换、实现一次生命价值的再定位。从白色柱身上,记者仿佛看到了鄂伦春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走出大山 发展生产

  在采访中,记者问白色柱:“你真的愿意放下猎枪吗?”白色柱说:“我能不愿意打猎吗?但是动物实在是越来越少了。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咱们也得响应政府的号召,我是带头交枪的。”这个普通猎民的质朴与宽广的胸怀深深地打动了记者。

  如今,白色柱家种着500亩地、1万多段木耳,收入和生活水平在托扎敏乡的猎民中仍是最好的。记者问白色柱现在的家庭收入与狩猎时相比有什么变化?白色柱说:“比不上狩猎。1996年开始种地,请来扎莱河农场的技术员指导,得了个好收成,还清了贷款。现在种木耳已经有3年了,每年能收入五六千元。”

  记者了解到,鄂伦春自治旗各级政府采取多种形式,扶持、帮助猎民从事农业和其他经营劳动。比如,旗政府制订了猎民生产经营免收税费、猎民卖粮实行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据托河办事处的领导介绍,去年,当地猎民人均生产性收入为1060元,定居50年来首次实现了生产性收入人均超千元,实现了“80%以上猎民参与劳动,80%以上猎民有实质性增收”的目标。国家每年还要为鄂伦春猎民补贴低保金,并且为他们办理了医疗保险。目前,猎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年收入超过了4500元,彻底改变了以往只靠游猎、政策性收入生活的贫穷、落后局面。

  民族手工艺品受青睐

  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繁华的街道两旁,开着很多小店。记者走进鄂温克族姑娘吴楠开的鄂伦春工艺品小店。

  吴楠是鄂温克族,她的丈夫是鄂伦春族。她的小店经营的都是与鄂伦春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桦树皮制品,这些制品是由她的家人制作的。她向记者介绍说:“我大姑阿吉伦制作的传统桦树皮制品工艺精湛,全部是用动物的筋缝制而成。”记者随手拿起一个茶叶罐,看到罐上装饰着祥云、流水等图案,揭开盖子,一股桦树的清香扑面而来。吴楠说,罐上的图案全部是用鹿角刻上去的,这种茶叶罐不仅能保持茶叶的原味,还能隔温,保证茶叶不被氧化。

  临走时,同行的记者们从吴楠的店里买了用桦树皮壳制作的猎民刀和精致的首饰盒,以留下美好的回忆。记者了解到,2007年,鄂伦春桦树皮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带动的旅游业也迅速发展,3年来,鄂伦春自治旗共接待游客3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18亿元。

  猎民上网了解信息

  为了改善猎民的生活环境,在鄂伦春自治旗旗委、旗政府的关心下,托河办事处对管辖的两个猎民村的所有猎民住房进行了维修,并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为考上大学的猎民子女申请助学基金;与呼伦贝尔市职业技术学校联系,送猎民子女去学习专业技术,为他们今后就业拓宽了渠道。此外,在这两个猎民村开通了宽带网络系统,为猎民上网了解外界信息提供了方便。

  面貌日新月异

  8月16日,记者们先后到鄂伦春蒿天薯业有限公司、华洋电工层压木有限责任公司、鄂伦春自治旗博物馆进行了参观。随后来到该旗大杨树镇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观看了这里的农业成果展览和人影天气设备、大型农业机械方队展示。据了解,近年来,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农机化事业飞速发展,机耕水平和机播水平均达到100%,农业机械化综合程度达到95%。

  通过在鄂伦春自治旗的采访,记者感受到该旗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旗县面貌日新月异,猎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2006年至今,该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去年达到了24.44亿元,增长2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2%,去年完成10440万元,增长33%。文/首席记者 郝连峰 本报记者 张国文 摄影/本报记者 马建荃

(责任编辑:田燕)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