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人间正道是沧桑—华西都市报

60年前穷长工今日四世同堂忆战友(组图)

 年轻时候身着戎装的张继勇(图片由张继勇提供)

 张继勇向记者讲述当年战斗中负伤的经历(图片由张继勇提供)

  1950年-1957年

  思想“抛锚”,想离婚职务被撤

  “那个时候我年轻,又能干,职务又高,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有一种离婚的念头。”

  蒲江解放了,成都解放了。张继勇被调到重庆,因身体出现问题,经常吐血,在重庆呆了半年时间,他有点撑不下去了,又被调

  到川南军区。张继勇留居成都,被委任为四川省气象局的副局长,住在成都的小天竺街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省气象局修了一栋4层楼高的观测楼,这是当时全成都最高建筑,站到楼顶上放眼一望,城区的边界在北门大桥、南桥等地就戛然而止了。

  1950年,对于张继勇来说,那年喜事不断。他在隆昌县城结婚了,妻子是他曾在

  河南认识的一位姑娘。但好景不长。1957年,张继勇的思想观出现转变。用他的原话说,“出了点毛病。”记者问其原因时,他毫无隐瞒地说,“那个时候我年轻,又能干,职务又高,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有一种离婚的念头。”正因他的想法“出了点毛病”,张继勇付出了代价,职务被撤,受到严重批评。

  2002年-2009年

  儿孙崇敬,代代相传英雄精神

  “老人的五个儿女如今已是大有作为——有的在政府上班,有的开公司,第四代的曾孙女已经半岁了。老人时常取出“全家福”,看看照片上的儿子、孙子……”

  老人的一生,也是子女的财富,他的精神代代相传。

  由于老人在年幼时吃苦耐劳,他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在老三张平很小的时候,老人经常在每天早上5点起床,带着张平,步行七八公里,来到二王庙,满山捡柴,一直到当天下午3点,他们各自背上一捆七八十斤重的柴才回家。

  跨过千禧年,老人的五个儿女已是大有作为——有的在政府上班,有的开公司,家家都有小车。2002年,老人的老伴因为脑溢血去世,如今已经90岁的张继勇老人也从成都的文庙街老屋搬至都江堰三儿子的别墅内居住。他时常召集全体成员开家庭会议,忆苦思甜,教育大家认真工作、团结群众、勤俭节约,还可以穿的衣服随便扔、倒剩饭菜等毛病他都看不惯,要批评。去年“5·12”大地震发生之后,老人又要求子女们去一线,帮助受灾群众,不要管他。

  女儿张晓艳提起父亲,自豪而幸福。在张晓艳10岁那年,她想穿一件漂亮的花衣服,闹着妈妈要。“不要跟你妈妈吵嘴。”张晓艳顶了一句,“有本事打我嘛。”话音刚

  落,张继勇一个耳光打在女儿的脸上。“那是父亲第一次打我,也是这一生唯一打我的一次。”她十分懊悔地说。几十年过去了,张晓艳回味,如果没有那时的家庭教育,她不会积极工作,不会成就现在的事业。

  孙女张红帆以有一名英雄爷爷为豪。在张红帆的记忆里,她经常听爷爷讲战斗故事,中弹经历。2002年老人年岁已高,每天晚上洗脚不方便,张红帆只要在家,她在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用温水给爷爷泡脚洗脚。

  张家已经有第四代了。大儿子张力有了孙女,叫张馨怡,半岁大了。老人时常取出“全家福”,看看照片上的儿子、孙子……他的精神如今可以在曾孙女身上传承了。

  不忘战友,心系河南烈士身后事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解决河南6位好弟兄的身后事了……”

  2年前,也是老人过88岁生日那天,对孙女张红帆教育深刻。那天早上7点30分,张家上下近20人,从都江堰出发了,几小时之后,一家人来到位于蒲江县的成都战役烈士陵园。老人度过一个最有意义、最高兴的生日。他用手摸摸石碑,一次次重复着说,“你们就是我们的亲人,以后我要经常看你们。”老人伤感地说,除了叶大志,陵园里还埋葬着20位当年不幸牺牲的烈士。除了当年团司令部通信参谋顾义外,其他人的名字已经无从查找。

  实际上,这座陵园的建成与张继勇密

  如今四世同堂全家福

  切相关。新中国成立10多年后,张继勇突然听到一个消息:因蒲江当地修路,21位烈士的遗骸到处散落。他立刻前往查看,将烈士的遗骸用手捡在一起。经老人多次与当地政府交涉,上世纪80年代末,蒲江县政府在复兴乡重新为21位战士建起了一个简易的烈士陵园。几年前,他又发现复兴乡烈士陵园太破旧了,又和其他老兵为此奔波。而蒲江县政府高度重视此事,去年清明节,一个依山傍水的气派烈士陵园在蒲江西来古镇落成,散落在成都各地的60多位成都战役烈士遗骨安放于此,张继勇牵挂的那21位兄弟,也在此再次“集合”,入土为安。

  从那以后,陵园里的烈士成为张家人的亲属,他们此后每年清明节都要去扫墓。

  张红帆说,对于家人而言,“服从命令”是第一位,只要老人一声召唤,谁都必须行动,谁也不得缺席。凡是逢年过节,或碰上老人生日,一家人就全部开赴蒲江,看望那21位长眠的战士,后辈要站立坟前叫一声“爷爷”,献上一束黄菊。

  这是幸福的一家。但在老人的心中,有一件心事,他另外6名部下在1947年一场战斗中牺牲在河南一个小村庄里。2002年,他曾去河南寻访,得知6位烈士的遗体已经找不到了,这让老人很心疼。“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解决河南6位好兄弟的身后事了……”老人说。

  本报记者 周海波 摄影 杨涛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杨文敬)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