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投入420亿_广东医改方案出炉
《方案》提出,未来该省将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安卓 林小昭
到2020年,广东将全面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昨日公布的《广东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征求意见稿)》(下称《方案》)明确了未来广东医改的具体目标,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
为了达至上述目标,经初步测算,未来三年,广东省各级财政需要新增投入约420亿元。
“这仅是广东新医改的大体方向,待各条款成熟以后,年底之前将出台相关的配套文件。”广东省卫生厅新闻发言人余德文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
三市试点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是当前整个医改的重中之重。《方案》提出,未来该省将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包括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和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
在公立医院的补偿方面,未来将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从2009年起,在深圳、韶关、湛江三个市试点取消药品加成的基础上,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
余德文透露,目前深圳试点得益于地方财政的充足支持,得以快速推进。韶关、湛江紧随其后,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将通过增加政府投入、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设药事服务费等途径同步解决。
“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对整个制药行业来说是个利好。”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流通监管处副处长卢君强告诉CBN,医药分开后,医生收入与处方脱钩,处方可以自由流动,市民可以选择在很多地方取药,“这就可以促进医药行业的流动,从而为制药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
与此同时,未来广东将加快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源投资办医,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全省民营医疗机构实际床位数、门诊量分别达到总量的15%左右。
一位民营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民营医疗机构由于资金、技术的缺乏,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尤其在珠三角,公立医院占绝对优势,目前港澳资医疗门诊正跃跃欲试进入。“民营医疗机构更加需要政府的支持。”
医保城乡一体化
在医改过程中,农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是关注的焦点。《方案》提出,未来广东将按照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进一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管理资源,统一政策、补助、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逐步构建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统一管理、可转换衔接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
由于目前农村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农民一旦遇到大病就需要到大城市的医院就医,而异地就医的报销往往十分复杂。对此,《方案》提出,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手续。以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换接续,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等。
此外,未来广东还将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体城乡居民。
在珠三角的一些地区,城乡医保一体化已率先展开。中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中凡告诉记者,目前中山已经实现了城乡医保并轨,今年底要实现100%的农村医保覆盖。“现在有的农村报销的幅度比城镇还高。”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