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开庭
闯荡商界30多年的徐老板 退休前准备放手一搏
要在宁波最繁华的地段搞超市和商铺
可是却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昨天他因非法吸储6.6亿受审
法庭上大发感慨:没想到金融危机这么厉害
通讯员 李义山 陈莹 本报驻宁波记者 沈之蓥
时间:9月1日上午
地点:宁波海曙区法院
案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宁波徐老板54岁,闯荡商界30多年,名下有2万多平方米的商业用房。
在这个大多数人求于安稳的年纪,徐老板却另有打算,这或许可以称之为是他放手前的最后一搏——
在宁波市中心的黄金地段,有一处两层的商业用房,对于开超市来说,这里是绝佳位置;几百米外乐购超市的红火场面,也更加坚定了徐老板的信心。
徐老板只占有这处商业用房的一部分,为了引进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在一层开辟商铺,他开始出资购入他人手中的商用房面积。
他对金钱从来没有过如此强烈的渴望,这些价值不菲的地块,让他的资金多次吃紧。于是,他开始高息向担保公司拿钱,一些手中握有闲钱的人纷纷慕名而来。
有据可查的是,从2006年6月至2008年4月,徐老板作为宁波天谷贸易有限公司的法人,承诺不给予月利率1.5至9分的高额回报,以个人或公司名义向社会吸收公众存款6.6亿元。
和许多民间借贷案的悲剧一样,徐老板同样被雪球般的利息所拖累,垮了。
第一次借高利贷就出事了
昨天上午,海曙区法院第一法庭坐满了债权人,坐不下的人或站着,或去外面借来椅子。
身着黄色囚犯的徐老板被法警带上法庭,他依旧保留着一个生意人的派头,面对法官的提问,谈笑自如。
“做生意这么多年,第一次借高利贷,没想到就出事了。”
徐老板对非法吸储6.6亿的数目提出异议,认为里面掺杂着本金和利息,要求以实际银行到账数目为准(徐称,大多数借款都是通过银行到账的)。
按照徐老板原先的如意算盘,在吃下剩余的商业用房后,他就拿这些房产证去银行贷款(徐的房产许多已抵押给一些债主),再把先前借的钱还上,“只是临时借一下,这几个月的利息还是承担得起的。”
但事情远远出乎了他的意料。
2007年金融危机来临,一些内心感到不安的债权人开始上门催款,但最致命的是,徐老板没能从银行贷到款。
徐老板只有不断地借新钱还旧钱,除掉购买商业房的钱、装修,他借来的许多钱被用于偿还高额利息,“没想到金融危机会这么厉害,否则这个项目也不会去弄了。”
徐老板的完美计划
在徐老板的“完美计划”里,除了在二楼引进大超市外,他还将与超市方合作,共同把一楼开发成商铺出租。
“我只要收取9年的租金,就能把所有的借款还上。”据徐老板估计,如果一切顺利,光两层商用房的租金收入,一年就有几千万。
到了法庭上,徐老板还忍不住感叹,“这么好的一个项目”……
一位债权人或许也抱有和徐老板同样的看法,“项目所处位置地处市中心,确实不错……徐老板开公司,手头握有大量房产,有实力,给人感觉比较放心。”据这位债权人的朋友透露,经人介绍,他的朋友借给徐老板几千万,“但想不到的是,他还向这么多人借了钱。”
直到后来打不通徐老板的电话,许多债权人才发现出事了。而徐老板也在法庭上抱怨,“被债权人绑了好几回,今天他绑,明天他绑。”
“我会一人做事一人当。”他说。
庭审持续了近7个小时
与徐老板一同受审的还有40岁的王某,罪名也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王原本开投资公司,经人介绍与徐相识,徐对王说在搞项目,缺钱。
现在已无法追究是王看中徐的项目,想日后分杯羹;还是王开担保公司,能帮助徐借钱的缘故,后来王筹借一千多万给徐,并进入对方的公司担任总经理,管财务,占有公司10%的股份。
“去他公司上班,我是出于保住自己所出借资金的安全。”王在徐的公司呆了一年左右后离开,“当时我很怕,发现他的项目搞了很长时间还没弄好,而且他还有很多外债,所有的房产都已抵押出去。”他怕徐的公司很可能资不抵债,如果继续呆下去,日后将牵涉到自己。
昨天的庭审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法官没有当庭宣判。
庭审结束后,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案件的审理情况,对于目前还有多少钱未被追回,法官表示具体还在核算中。
自从徐老板出事后,大型超市目前仍在正常营业,营业面积达7千多平方米,而商铺计划没有什么动静,许多地方仍是施工后留下的痕迹。《都市快报》供稿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