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夯实基础——长治市城区建设和谐社区的调查

2009年09月02日03:0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山西日报
  时间:2009-09-02 02:50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长治市城区把夯实基层、筑牢基础作为自己的重大使命,在社区建设中坚持抓党建夯实基础工程,抓设施夯实服务平台,抓管理探索职能转变,抓文化建设凝聚民心,促进了“邻里和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的新型社区不断涌现,推动了当地都市经济辐射区、上党文化中心区、生态环境优美区、民主法制平安区、和谐社会活力区的建设。


  “四位一体”——抓党建夯实基础工程

  建设和谐社区,党建是“龙头”。长治市城区有10个街道办事处、50个社区、28个农村(菜场),共有党支部293个,直管党员7106名,非直管党员近3万名。如何让丰富的党员资源释放出巨大潜能?城区区委实施了“党员先锋工程”。

  在长治市各社区公共场所,党员设岗定责公示牌格外引人注目:有法律政策宣教岗、一对一帮贫扶困岗、党员先锋示范岗、党员服务先锋岗等等。认领服务岗位的党员达3000多名。每名党员的照片、身份、特长、岗位职责、联系方式等信息,都公示于牌上,小区的居民一看便知谁是党员、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党的形象就这样在展示,党员的服务就这样在延伸。

  该区建立了社区党建“三纵三横”的组织建设全覆盖网络。纵向:由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总支)负责到底;横向:由区委党建协会、街道党工委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建工作联谊会负责到边。在“一社区一党支部”的基础上,党组织的触角伸向新开发的居民小区、楼院,建立了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小区党建工作新模式。50个街道社区、28个村建起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基层党支部达到了“六有”:有党员活动室、有党员电教设备、有党员教育档案、有党员学习园地、有党旗党徽、有党务公示栏。

  针对社区党员数量多、流动性大等特点,他们积极探索在职党员8小时外的教育和管理办法。建立在职党员协管、改制企业和离退休党员接管、流动党员共管的社区党员“三管”机制。

  “在职党员要提拔,社区一票很关键。”该区在全省率先实行在职党员到所在社区报到制度,建立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志愿者服务聘请卡、社区表现情况反馈卡。对党员8小时之外的表现记录在册,成为评先评模的重要依据。目前,他们已经接管离退休党员2000多名、流动党员530名、“两新”组织党员338名。有2万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有2000多名党员担任了小区楼院长、单元长。

  2007年以来,长治市社区党建工作现场会、和谐山西建设推进会、全省城市社区建设现场会等先后在长治市城区召开,在全市、全省推广了他们建设和谐社区的先进经验。

  “标准配置”——抓设施夯实服务平台

  一块牌子、一张桌子、几枚公章。2001年,长治市城区居民委员会改组合并为50个社区。那时,社区都没有自主产权的办公场所,基础设施滞后直接影响到城市形象。如今,这一状况得到彻底改观。

  2007年11月16日,长治市委书记杜善学将社区主任代表请到长治宾馆,与城区主要领导及市民政、城建、规划、劳动、卫生等部门的同志共商社区建设大计。当场拍板:增加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挑选大学生村官到社区工作,增加社区办公经费,增加居委会退休干部生活补贴,为社区干部提高工资并办理保险,使多年困扰社区建设的具体问题得以解决。随之,市里推出市直单位联系帮扶社区等系列举措。

  作为社区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城区区委、区政府下大力气抓基层、夯基础,不断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不断拓宽社区自身建设新途径。区里每年都将加强社区阵地建设、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列为惠民实事,仅2008年就一次性拿出1000多万元为社区“升级”办公场所;区领导实行“六包”制度,深入社区走访调研、现场办公、破解难题;区直单位严格执行“四个一”责任制,为社区兑现一项承诺、办一件实事、引进一笔资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了全区上下共建社区的良好局面。

  占地400平方米的长兴社区办公楼,是去年在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和驻街单位支持下,由区里筹资建造的标准化社区办公场所。设有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居民健身房、残疾人康复中心、综合党员远程教育服务站、社区警务室以及社区多功能会议室,配置了电脑、传真机、投影仪、打印复印机、LED显示屏等现代化办公设施。居民一进办事大厅,根据挂在墙上的城区文明便民服务区域图,就能“按图办事”。像长兴社区这样的“标准配置”,现已在各社区得到逐步推广。

  在软件建设上,他们力抓社区干部素质提高和社区制度建设规范化。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据统计,社区干部涉及到的工作多达130项。昔日胳膊上戴着红袖章,一头白发、苦口婆心的退休大妈们显然已力不从心。因此,他们连续3年面向全市公开选拔,招聘了100名大学生社区干部和50名劳动保障监察员。现在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已成为社区干部的主力。

  队伍素质增强,社区管理提档。近年来,他们制定了《首问责任制》《工作事项限时办结制》等100多项社区管理制度。各社区竞相开展“争创红旗窗口、争当服务标兵”的实践主题活动和“便民卡片进万家”活动,推出《社区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党员结对帮扶制度》等50多项便民服务制度,实行社区工作人员挂牌上岗,接受群众监督。长兴社区还推出错时工作制度,将以前正常的上下班时间改为一天两班倒,确保了每天早7点半到晚7点半、全天12小时都有人在岗,方便了群众办事。

  “三帮三助”——抓管理探索职能转变

  今年春天,东街街道6个社区的居民都领到了一张价值为50元的爱心购物卡、购药打折卡和一本便民服务手册,不但居民购物能享受打折优惠,而且能像“点菜”一样拨打热线电话,享受社区提供的10大类、130多项服务。

  以前居民叫外卖很不方便,现在只需拨打服务手册中的电话,十分钟内社区就可以联系附近定点餐厅进行送餐服务。十分钟服务还包括社区医疗、就业、中介、家政等50多项。社区服务,已经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之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区中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作为城市社会管理的“基础”“细胞”,社区的管理内涵和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单纯的行政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如何转变社区职能、提升社区服务?区里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困,我有所帮”的服务宗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拓宽社区服务渠道,尽量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订单这么多,收入也就上去了!去年腊月,还在家里蹲着等救济嘞!这多亏了社区为咱下岗职工找的工作。”2009年春节前夕,惠民社区劳动服务公司吸纳的下岗职工,正在赶制元宵节灯会所用的花灯、机械灯。职工一个月收入能拿到两三千元。

  社区是改善民生的前沿阵地。在开展便民服务中,他们大力破解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区委出台了《关于党员带头帮贫扶困服务群众的实施意见》,在各个社区中广泛开展了以帮贫、帮扶、帮弱、助学、助残、助就业为主题的“三帮三助”活动,通过开发社区服务业和公益性岗位,着力促进“零就业”家庭和低保家庭成员动态稳定就业。针对社区内的弱势群体,各街道党工委通过组织爱心募捐和驻街单位捐赠等,建立帮贫扶困“阳光基金”,定期向社区弱势群体发放“爱心卡”,凭卡在街道“爱心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目前,全区共建成各种社区服务网点1000余个,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共结帮扶对子870余个,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1.3万余件,捐款捐物近200万元,展示出“困有所帮,残有所助,孤有所抚,老有所依”的良好社会风尚。今年,社区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主线,积极开展“六必访”活动(绝症病人重点访、生活困难及时访、生病住院随时访、居民病故两次访、天灾人祸马上访、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定期访),让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感受到来自社区的关爱。

  “一街一特、一居一色”——抓文化建设凝聚民心

  “这可真比过节还热闹,还是咱的国家好、和谐社会好啊!”4月26日上午,在一亩园餐馆举行的东街街道城隍庙社区长寿老人健康家庭文化节上,85岁的老人陈爱鱼激动地说。这天是老人生日,区委书记王进军等和十多位长寿老人一起度过了一个特别的社区文化节。

  社区文化节是城区深化社区服务功能、在满足居民日常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开展“一街一特、一居一色”个性化服务、创建特色社区工作结出的硕果。

  东街街道城隍庙社区是个老龄化社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这里将尊老敬老、健康教育和社区文化等有机融合,开展了居家养老特色服务,内容包括上门为孤寡老人做家务、健康护理、陪聊陪读等。他们还成立了敬老助老协会,开通了便民服务电话,坚持每月由社区美容美发店为老人义务理发。温馨的服务,让老人们找到了老有所养的感觉。

  “大家走到一起来,朵朵桃花为你开。”从今年4月18日塔岭山下的桃花节拉开全区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帷幕以来,街道、社区、农村共举办街头文艺演出200多场,辅之以电影戏曲、科普知识、医疗健康等进社区、进农村,使各个社区和农村到处洋溢着一片欢乐的景象。梆子小剧团、老年人秧歌队、八音会演奏队、中老年腰鼓队、社区舞蹈协会、民间交响乐团、上党梆子票友会以及社区健身辅导站等文化体育活动团体,自编自导自演节目登台亮相,知识竞赛、讲座、演讲、专题报告等读书交流活动,歌咏、舞蹈、曲艺、小品、晚会、戏剧、电影等文艺演出活动,美术、书法、摄影、厨艺、茶艺、石文化、瓷文化、服饰文化等展示活动,体操、秧歌、太极拳等健身活动繁荣了社区文化,“学”在社区、“乐”在社区、“爱”在社区、“新”在社区、“和”在社区、“荣”在社区六个主题不断彰显出新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城区结合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个性化服务的实际,开展了文体型、服务型、和谐型、关爱型、发展型、平安型等13种不同类型的党建特色社区创建活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区文化服务,使居民的“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

  如果说社区文化节是一座百花园,那么八一广场消夏晚会就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从2000年开始,每到初夏时节,八一广场消夏晚会便如期而至,逐渐发展为一项全市综合性、全民共参与的社区特色文化活动,成为50万群众展示风采、享受文化熏陶的舞台,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剧场”。社区广场文化先后荣获“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和全省十大特色文化广场等称号。如今,这里已经形成由八一特色文化广场、城南群众文化示范基地、西街民族团结文化广场、滨河影视文化广场、黎水苑健身广场五大文化广场组成,星罗棋布的小广场、游园相结合的社区广场文化网络。“文化低保”送戏下乡、电影进社区、文艺演出进社区等活动,让社区居民享受到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安居才能乐业。城区在50个社区全面开展了创建平安社区和创建本质安全型社区活动。各社区都成立了由社区主任、副主任、派出所片警、物业协警、小区楼院长为主要成员的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对小区和楼栋的考核督查办法、社区平安建设工作月排查周通报制度,建立健全社区治安、调解、帮教、普法、巡逻“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组建了以110志愿者、党员志愿者为主的社区治安巡防队伍、义务联防队伍;通过多种宣传形式提高居民安全意识,印制了致社区广大居民的一封信,动员广大居民在社区营造知平安、话平安、创平安的舆论氛围;开展以认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群防群治、流动人口管理、社区志愿者夜巡、法制宣传教育、培训等六项活动为重点、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的群防群治的平安创建行动。

  “一街一特,一居一色”创建活动,推动了社区建设的长足发展,他们先后获得“全国敬老先进社区”“全国体育先进社区”“全国邻里和睦社区示范区”“全国社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城区”等称号。这是荣誉,更是一种展示。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开门相知、邻里和睦、诚信互助、交往文明、平安有序、环境优美的和谐社区画卷。

  本报记者韩书贤 本报通讯员籍晓萍 刘晓军 李鹏

  (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