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美国医改,几乎是奥巴马政府当前面临的头等大事。尽管6月底以来,奥巴马已经按照他在竞选中做出的承诺卖力地敦促国会尽快通过医改方案,但要迅速解决这一沉痼恐非易事。
在奥巴马的构想中,美国医改将达到双重目标:一是遏制医疗保险费用及成本持续飙升的趋势,二是扩大医保覆盖范围,争取实现“全民医保”。
但由于目前美国财政困难和相关利益集团的阻挠,推行医改仍面临很多困难。
私营险企盈利空间收缩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看来,医改之所以难以顺利进行,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受制于众多利益集团,尤以保险公司、制药公司和医师协会为甚。奥巴马此前在宣扬医改方案时更公开强调,那些不愿给弱势群体承保的保险公司“绑架”了美国,政府将对此“进行纠正”。
奥巴马表示,保险公司不愿给病人承保,或让人们支付高额费用,这是错误的,这样做将使美国家庭破产,使整个产业破产。根据他的设想,如果建立一个公立的非营利保险机构,与私营险企展开竞争,将能够有效降低保险费用,并使得公众获得多样化购保选择。
这自然遭到最直接的利益攸关方——私营保险公司的强烈反对。分析人士认为,创立一个新的政府医保机构势必会侵占这些私营企业的部分业务,给企业的营利空间构成直接威胁。
制药业以整合抗压 另一主要利益牵涉群体是制药业,它们虽未对医改表示明确反对,但其谨慎积极的态度也显示出这一行业面临的不小压力。尽管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的做法持续推行下去,将有利于增加就诊量,从而带来更多处方量,推动药品销售。但在奥巴马的政策提议中,还包括建立一项医疗储备基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将来自政府对支付给保险公司、医院和制药商费用的削减,这意味药企的“固定收入”部分将大打折扣。
美国药企还面临着长期的产品定价和竞争压力。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的药价比其他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高出50%,而市场担心有关政策的推行可能造成国外售价更低廉的药品涌入美国,使本土企业卷入严酷的价格竞争。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医改对药企盈利方面的影响目前还不明显。投资机构伯恩斯坦研究公司表示,其短期影响“非常之小”,“近似于每股收益的舍入误差”。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实质性影响要到2011年以后才会显现出来,他们强调,该行业将面临广泛的结构性压力。
今年以来,制药行业已出现多起大规模并购案,默沙东公司以411亿美元报价收购美国制药商先灵葆雅,辉瑞制药则以680亿美元的报价收购了竞争对手惠氏公司。先灵葆雅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阿桑此前表示,公司始终信守战略计划,增长前景良好,但宏观环境变化改变了一切,新产品获批门槛不断提高,大宗官司越来越多,“你必须更有耐久力,规模会有所帮助。”
业内人士表示,近期美国制药市场上并购案的大量出现,某种程度上正是巨头们对抗医改负面影响的一种方式。因为在整合产品后,大中型制药企业在与政府谈判时将可能居于更有利地位。
医改难治财政“头疼病” 美国医疗体系目前的年支出已经超过2.2万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按目前情况推测,到2040年这一数字可能涨至34%。一旦医改成行,预计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将使每年的成本再增加1200亿至1500亿美元,这将进一步推高美国不断飙升的财政赤字。
对此奥巴马表示,其已确定了每年950亿美元的成本节约,并将节省更多的开支,确保改革不会影响财政预算。不过国会预算办公室在6月15日发布的数据给了这一表态最沉重的打击,他们的结论是,政府未来10年要为此多付出1万亿美元。《纽约时报》称,奥巴马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方案,否则这场全民参保运动只能加速政府的破产。
不断攀升的失业率也加重了医改的难度。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约有4600多万人没有享受到医保服务,而自次贷危机以来,失业率节节攀升,同时企业主可以随意解雇员工,且在社会保障方面无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促使更多人口暴露在无社会医疗保障的黑洞之下,这无疑增加了医改的成本支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改推行带来的财政压力,加重了奥巴马政府的“头疼病”。近期的民调显示,美国人对不断增长的财政赤字忧心忡忡,甚至因推行医改方案,奥巴马的支持率首次降到50%以下。对手共和党更严厉批评称,奥巴马在美国力图摆脱经济危机的关头推行医疗改革将是个“昂贵的错误”。
“医疗改革是我们能够为美国长期财政健康所做的唯一最重要的事,这是事实。”奥巴马表示。“这将考验我们——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是否是在认真控制新增支出,恢复财政纪律……如果我们未能有所行动,不出10年,我们收入的五分之一都将花在医疗保险上。”(记者杨博)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