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社发 杨明静 摄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金融危机对我的公司——东莞市哈一代玩具有限公司的影响并不算太大,因为我们8成玩具是内销的。公司2008年全年订单比2007年还涨了25%。
现在我的公司不缺订单,只差钱。虽然从2008年底,东莞政府就提出了10亿元的贴息贷款以支持困境中的企业,也有一些银行主动找到我们要授信,但目前,我的公司和银行之间的信贷交易始终为零。
除了银行外,也一些其他的融资渠道,不过后来考虑要付很高的利息,还是放弃了。俗话说,“有多少钱做多少事”,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如果贷大把的钱用于企业扩张生产,我会觉得压力太大。
资金短缺时,亲戚朋友还是最先考虑的融资对象。公司的融资一直是滚动发展的方式,将赚取的利润投入再生产。
民营老板的这种谨慎一般跟草根起家有关系。1995年,我22岁,在老家河南上蔡,没有工作,就到了东莞,成了打工仔,而且是一位运气不错的打工仔。我被一家台资企业看中,成为储备干部并当上班长。1996年,常平镇骏洋玩具厂招收主管,我第一次跳槽,从此进入玩具行业。
到1999年,我开始决定自己当老板。我在东莞市寮步镇注册成立了“哈一代”。在开始的一两年,“哈一代”凭借人脉,拿到了不少OEM订单。
但这时玩具行业高利润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玩具加工的毛利润曾高达50%,东莞的一家玩具厂隆昌集团毫不费力就在几年之内发展成为1000多人的大厂。
但创业的艰辛是我没有想到的。在企业刚开始运行期间,资金周转不灵最让人头痛。由于业务覆盖面积小,企业只得靠代加工维持生计。往往是生产出了一批货,就等着客户付款了。客户的回款不及时,这样企业就陷入了困境。工人薪资发不出,生产线被迫停产,最穷的一次,我兜里只有10块钱了。不过最终还是挺下来了。
2001年,玩具行业竞争者众、成本上升、没有议价权,如果继续做代工,一个玩具常常只能赚几角钱,甚至几分钱,行业平均利润率已经低至5%左右。
2004年,东莞爆发首次“民工荒”,大量廉价劳动力转至长三角一带。从这一年起,东莞工人工资逐年上升,此后连续3年的上涨幅度都在15%以上;令企业更难以忍受的是原料成本的上升:每吨塑胶从6000元逐年上涨至如今的1.2万元、填充胶粒从8000元一吨涨至1万元一吨、布料涨了10%至15%、水价也涨了一倍。
2006年,我作出转型自主品牌决定。代工赚的是辛苦钱。如果做自主品牌的话,卖出一个玩具的利润,相当于卖6个代工产品。
最开始做自主品牌,需要连续几年的纯投入期。2007年,我的公司亏损了50万元;2008年,亏损20万元;去年开始蔓延的金融危机给整个玩具行业以重创,但危中有机,最后成了企业升级换代的好时机。过去做简单的加工就能赚到钱,不会想到去做品牌。现在危机下,我的公司只能破釜沉舟,转而开始重视品牌的建设和内销的开拓。
现在,我最担心市场不可预期的波动。企业当然希望政府扶持,但期望不要过高。政府只有一个,企业有成千上万家。但是如果有几十万块的政府补贴,当然不会拒绝。
从整个玩具业来看,危机最早也要今年年底才能好转。但我对自己的公司很有信心,预计今年可以扭转亏势,达到收支平衡。(肖森林本文作者为东莞市哈一代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本刊记者周政华采访整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