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企业高峰会杭州开幕
21家杭企入围500强
杨杜把脉“大企业病”
时报记者 向红英 通讯员 钱巧江
时报讯 活干得少了、钱赚得少了、饭吃得多了,这正是金融危机背景下暴露出来的“大企业病”。
杨杜在昨天开幕的“2009中国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上说了这番话,他认为,在500强中唱主角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当学习和借鉴浙江民企在金融危机中体现出的那份灵动与智慧。
杭州的醉翁之意
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入围全国500强的企业中,东部地区348家(占69.6%),中部地区65家企业(占13%),西部地区61家企业(占12.2%),东北地区26家(占5.2%)。
不难看出,东部地区仍是中国企业500强重镇,在其入围的348家企业中,北京96家、山东51家、江苏50家、浙江37家(其中杭州21家)、广东37家、天津25家、上海28家、河北16家、福建8家。
“杭州的入围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举办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中国企业500强中,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排在第53位、提升了3个名次,杭钢排在91位、提升12个名次,杭汽轮排在364位、提升了18个名次。此外,像天正集团、盾安控股等企业,作为新秀第一次出现在500强排名中。
作为大会的承办方,杭州市政府显然对这一成绩较为满意。不过,炫耀成绩并非目的。市长蔡奇表示,借机加强与500强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才是初衷所在。
据他透露,此前已在杭州市与各区、县(市)广泛发动,积极做好与500强企业的对接。目前全市共有30多个项目在洽谈之中,较为成熟、可签约的项目有26个,涉及总投资约100亿元。其中将在会上举行签约仪式的项目为17个,总投资为70亿元。
求解“大企业病”
除了引来百亿投资的智慧,作为东道主,杭州对本次大会本身有着更深层次的期待——求解金融危机中的“大企业病”。
一直以来,培育大企业集团都是杭州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然而,面对去年以来宏观经济的剧烈变化,大企业集团的表现却不尽人意,直接连累了杭州的GDP增速。今年上半年,连续数月负增长的工业总产值,更是成为近年来杭州经济发展史上最差的成绩单。
(与此相比,不成规模的民营中小企业,因反应灵敏,反而平稳地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
事实上,2009中国企业500强报告也应证了这一现状。2009中国企业500强中,有44家企业的纳税总额超过了100亿,有2家公司纳税破千亿元大关。然而正是这些巨无霸式的企业,利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反而呈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与2008年的500强相比,今年的500强企业实现平均利润为24.1亿元,同比下降14.5%。更能说明问题的是,2009年的500强企业的人均营业收入为98.2万元,比上年提高了10.3%,但人均实现利润仅为4.6万元,同比下降了17.3%。
“活干得少了,钱赚得少了,饭吃得多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杜,对金融危机下的“大企业病”做了如此精湛的描述。他认为,中国大企业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忘了脑子要跟上脚步。
杨杜的“处方”
会上,杨杜给“大企业病”患者开了张处方,只有三味药:学会做客户,学会做裁判,学会做老板。
“中国经济的学习史很有趣,学苏联苏联解体了,学日本日本泡沫了,学美国美国金融危机了。”杨杜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上了10年的小学、10年的中学、10年的高中,如今终于到了上大学的时候。
对人来说,大学时代意味着身体和思想的双重成熟,对企业来说也是一样。杨杜的观点是,在低成本时代向高成本时代过度的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应适当忽略资源、行业、政策、人口带来的红利,反思和调整一下发展策略。
他的意思是说,大而不强,白费劲。而强大需要很多元素来支撑,比如对宏观环境的判断、对跨国经营能力的培养,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家群体的呼唤。
与杨杜的观点相呼应,大会举办方发布的一系列研究报告也花大篇幅阐述了这一点。报告认为,“善于低头拉车、不善于低头看路”的经营风格,已经令中国的大企业集团吃到了苦头,公司管理法则已经沦为摆设。
“这次大会的主题就是‘金融危机下的大企业发展’。”中国企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明天还有“转型升级”、“电子商务”、“海外并购”、“绿色经济”四大平行论坛,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