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龙贵(安徽 职员)
《华东区白领生活形态调查研究报告》调研显示,上海八成白领自认活得不如农民,58%的白领羡慕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53%的白领认为比不上农民的理由为“他们没有辐射和交通污染”,43%希望能和农民一样一日三餐都正常。
八成白领自认活得不如农民?这样的调查结果,把一项本来很严肃的研究弄得跟网友恶搞差不多,也注定了被公众揶揄和排斥的命运。白领只看到了农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诗意生活,而全然无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写实一面,白领们只知道农民“没有辐射和交通污染”,却不知道在他们看来许多稀松平常的事情,譬如稳定的收入,舒适的工作环境,良好的生活质量,却是绝大多数普通农民所无福消受的。
这种选择性的比较,与其说是抱怨,不如说更像是在炫耀一种“幸福的烦恼”。最有力最直接的证据是,没听说有哪个白领哭着喊着真要去当农民(节假日到乡下种种地,吃吃农家菜的伪农民不算),倒是浩浩荡荡的农民队伍进城打工,渴望做一个最底层的“城里人”,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抢眼的符号。
不过,宽容地看,八成白领自认活得不如农民,并非全是矫情,白领所抱怨的现实生活际遇,也并不都是无病呻吟的小资情结在作怪。譬如,一日三餐是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但“半数白领没有早餐概念,56%的白领无法保障午餐正常”的调查结果,显然能得到公众认同。再譬如15%的白领有病不求医,放在医药费高企的现实下,这个数据无疑也让人感同身受。这些都表明白领们光鲜的外表下,也有着不为外人知的一面。如此,我们还能说白领们没有抱怨的权利吗?
白领们其实是借与农民的对比,来浇心中的块垒。他们的错误之处只在于,不厚道地将境况还不如自己的农民来作对比,但他们所传递出的,却是一种很真实的社会感受。一日三餐不能准时的背后,是劳资博弈的不平等,以及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不足;有病不求医的背后,则期待着社会公共品保障体系的更健全;白领们羡慕农民“没有辐射和交通污染”,则发自一种有切肤之痛的生存危机——不难看出,白领们所表达的并非只是一种身份抱怨,而是一种带有共性的社会性焦虑,在一个普遍缺少公平感、规则感和秩序感的社会里,人人都有一种无力感。
相比城市白领,公务员算是更优越的一个群体了吧?但是也有调查显示,公务员群体健康状况堪忧,生存压力大。我的一位公务员朋友就声称“不想当公务员了”,在我眼里都算是矫情,但他们说出的理由同样让我同情。
人与人是有差距的,因而抱怨本身并不可怕,甚至是人才向上流动,社会不断进步的一个标志。十年前,社会上流传的是“奋斗十八年只为和你坐在一起喝杯咖啡”,这多少还算是一种酸楚的励志故事,但现在的热门话题,则回归到最为直白的“富二代和贫二代”。在这样的命题下,我们不得不悲哀地承认,单从职业属性上说,白领和农民确实没有多少本质的差别。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