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8日电 题:民间话语进入党建辞典 “变语”彰显中共基层路线
记者 任沁沁 林甦
“小村官”是什么意思?刚刚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本中共党建辞典收录的这一新鲜词,是对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者的昵称。
这本于20年后新版的《党的建设辞典》,书名很具官方色彩,辞条中却收录了大量生动新鲜的民间词汇:如“阳光公选”“跑官要官”“带病提拔”这样的“热词”,又如像“小村官”这样的亲切昵称。
“小村官”这个词有一番来历。辞典主编之一——叶笃初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介绍说,他在浙江农村考察时,当地介绍了“小村官”们的出色工作,这些在乡村基层政府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积极为农民服务,编创杂志、讲解农业科技知识,深受大家的称赞。
这个词在叶笃初的基层考察过程中屡屡听闻。于是,他就将其收入党建新词条里,以指代官方文件所用的“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
除了“小村官”之外,辞典还收录了“网络反腐”“权力寻租”“红色资源”“竞争上岗”“党内和谐”“党务公开”“党群联合致富体”“党员联系户制度”“两新组织”等众多新鲜词汇。
据介绍,《党的建设辞典》共收词目计1015条,分为理论篇、法规篇、党务篇、文献篇。新词、新解、记录历史遗存的轨迹三部分平分秋色。
辞典体现了承续性,被收入的“传统词汇”包括“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被称作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党的建设”是其中的核心。年近八旬的叶笃初来自中央党校,是中国资深党建研究专家,曾参与党章的修订。
“这本书的编纂从中国现实出发,是为了满足中国党员队伍和上千万党务干部的现实需要。”叶笃初说,“大量新词汇的加入,是该书与1989年出版的同名辞典最大的不同。它们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化,还原了每一个进步。”
他告诉记者:“很多新词条来自普通百姓的集体智慧。它们形成在农村或城市社区,形成在党建工作和群众之间。我们编纂这一辞典的本意,也是希望党建工作真正能贴近广大党员、积极分子、社会公众,形成亲和感。”
他说,现在各地一部分条件好的农村,都设有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们可以在一起聊天、打麻将,也能找到一些种植、养猪方面的书籍。“这些地方可以放一本这样的党建辞典,供人们查阅,使党建的一些概念,真正进入普通大众的眼里、心里。”
此间有舆论评论认为,党建辞典收入大量来自民间的新词语,既是社会力量不断崛起的一个标志,同时也重彰了中国共产党在作风建设上不断坚持贴近基层,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方针路线。
“辞典和社会前进的步伐、和党的脉搏的跳动相适应,这也是我们的初衷——反应了每一个和党建有关的社会变迁。”叶笃初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伟接受采访时说:“改革开放之后,一些新词汇就不断在出现、更新,一些词汇在中央文件和领导的重要讲话中,已多次出现,辞典对其进行及时总结,是必要的;也是给党执政60年的一份礼物。”
辞典也删掉了一些旧词,比如“修正主义”等。社会各界对此评价不一。
王伟认为,“修正主义”是中国现代史上十分重要的词汇,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色,不应删掉。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姚静仪认为,删掉“修正主义”等历史词汇,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体现了对现代党建的问题和关键现象重新评估判断,具有新的历史眼光。
叶笃初告诉记者,删除这些词语,编纂组成员也是经过了一番“挣扎”。中共执政有60年历史,而党本身有88年历史,“要收词的话,从数量和内容上,都应该比此次出版的1015条还多2倍”。
“我们聚焦当代党建,选择做一本短小精悍的小型辞典,主要面向普通百姓、党务工作者、入党积极分子等。词条覆盖面可能并不全面,但毕竟做专业研究的是少数人,关照当下党建发展的是多数人。”叶笃初说。(参与采写:许帆婷)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