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市场报
7旬养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靠拾荒供养女读书
合肥版“搭错车”上演人间真情
一个弃婴,一段相依为命的父女情感,一个催人泪下的合肥版“搭错车”的感人故事。
傅军 孙阳杨
记者 董艳芬 文/图
昏暗窝棚里是贫寒的家
多数人也许还记得当年台湾那部热播的电影《搭错车》,其故事情节在结尾处,虽然与19岁的余春花命运不同,但她与养父余开军之间的动人故事,却完全可以被称作为合肥版的“酒干倘卖无”。
余春花家住在合肥二环路板桥家禽市场附近一个几个平方米的昏暗窝棚里,这个当地居民临时搭建的窝棚,寒酸的不能再寒酸。记者刚进入屋内,眼睛一时难以适应,即便是白天,屋里也是一片漆黑。呆了一会后,才隐隐约约借着昏暗的光线,看清屋里简陋的陈设。除了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和从其他拾荒者那借来的2台小电风扇外,就再也没有其他像样的家当了。余春花告诉记者,住的这个窝棚也是租来的,每月要向房东支付六七十的租金。可就在这个贫寒的家里,小春花与养父相依为命的生活了好几年。
7旬养父拾荒供女儿读书
“捡到她时,她刚刚出生两天,就剩下一口气了。我看着可怜,就把她抱了回来。” 67岁余开军谈起当年捡到小春花的情景,他一阵心酸。“我和老伴没有孩子,待她也就像亲闺女一样,我们想尽办法把她拉扯大,让她上学,但还是在小学时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两年,所以到现在19岁了才初中毕业。”余开军老人告诉记者,他早年在淮南市作为煤矿聘用的农民工,由于没有赶上转正机会被辞退了。2004年,余开军带着老伴和小春花举家迁到合肥,以拾荒为生。而在3年前,他的老伴不幸病逝了,只剩下他和养女相依为命。 当年为了省钱,是他带着小春花骑三轮车把老伴的骨灰运回淮南老家安葬的。之后又回到合肥,他继续拾荒供女儿读书。“我是为了这个闺女,才坚持着活下来的啊!我要尽我的所有力量,继续帮助她上学。”余开军老人哽咽着说道。
小春花希望早就业
回报恩重如山养父
“其实我也很想上高中,念大学,但想想等我大学毕业了,父亲多大了,所以我现在就想读职高,早点出来工作挣钱,让父亲早点享福。”小春花告诉记者,初中毕业他毅然放弃读高中、上大学的理想,选择了上职高。“父亲太不容易了,一分钱都舍不得为自己花,穿的衣服是拾来的,吃的菜也是从菜市捡回来的,生病了也不舍得瞧,我就是想早点挣钱回报他。”余春花眼里噙着泪说道。
“职高虽然只读两年,但我哪来那么多学费呢?我老了,身体也不太好。现在每天拾破烂的收入也就十几元钱,每个月除去房租、电费,余不了几个钱,哪有钱再供她上学呢?”就在余春花和养父一筹莫展的时候,安徽安广科技专修学院向小春花伸出了援手。
昨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到余春花时,她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已成为安徽安广科技专修学院商业美术设计师专业的新生了,下午就参加了学校的军训。考虑到她家庭的经济状况,学校启动了教育助学基金,免除了她全部的学杂费,并安排勤工助学岗位,解决了她的吃饭问题。
(安徽市场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