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庆祝建国60周年成就消息

杭州住房数十年巨变 修“筒子楼”留记忆(图)

杭州文一大院,保留五六十年代特色。李忠 摄

  中新网杭州9月12日电(见习记者鲍婷婷通讯员陆洁)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渐行渐近,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回望这段曾经走过的历程与岁月。在杭州文一路21号,刚刚改建完的“筒子楼”更是勾起了不少老杭州人的记忆。

  对于“筒子楼”,现在的80后、90后或许不熟悉,这种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住房,是中国企事业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颇具中国特色,在电视剧《金婚》、《王贵与安娜》中都有显现。“筒子楼”中间有一条长长的走廊,两侧房间次第排开,卫生间和厨房则是公用的,无数的杭州人曾在筒子楼里结婚生子,开始柴米油盐的生活。随着时代的进步,楼房越建越高,筒子楼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在杭州文一大院,有5幢3层楼房,其中2幢就是50年代的筒子楼,3幢是60年代的楼房。据了解,这5幢楼最初的产权属于浙江工业大学。由于年久失修,院子杂草丛生,破败不堪,废旧物品随意堆放,屋内水管破漏、下水道堵塞,楼道没有灯,还长白蚁。2008年,杭州市拱墅区将文一路21号大院列入庭院改善和危旧房改造项目。

  经过近一年的改造,如今的文一大院旧貌换了新颜。9月11日,记者走进文一大院,发现原来的杂草、蔬菜、乱搭的棚子全部拆除了,300多平方米的中心庭院新建了休憩亭,地面用彩砖铺出“跳房子”的图案,整个院落安装了9个探头,让居民有了安全保障感。通过拼接改建,每户家庭也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装上了管道煤气和一户一表,满足居民改善生活需求。

  为了留住“筒子楼”的记忆,拱墅区在庭院改善中充分尊重和延续历史。一楼住户窗户外的防盗窗采用铁艺仿古铜色,用钢结构包成的雨挡代替雨篷,竹竿代替不锈钢晾衣杆。最能勾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的是,大院门口那颗闪闪的红星,和院门两旁“集体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的红色标语,留下了一段岁月的痕迹。
(责任编辑:renyue)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