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联合国官员向袁隆平取经 借中国技术解世界饥荒

2009年09月15日03:5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9月12日,参加“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对外合作部长级论坛”的部分代表与袁隆平在试验田前合影。赵众志摄
9月12日,参加“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对外合作部长级论坛”的部分代表与袁隆平在试验田前合影。赵众志摄

  联合国官员向袁隆平取经

  借助中国杂交水稻技术 创造化解世界粮荒奇迹

  李 杜

  日前,来自部分粮食短缺国家部长、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聚首湖南长沙,利用参加部长级论坛的机会,向袁隆平求取真经,希望借助中国领先的杂交水稻技术,创造化解世界粮荒的奇迹。

  世界人口已超60亿,预计2030年将达80亿。每年转为其他用途的土地面积达到1000万-3500万公顷,其中一半来自农田。此涨彼消的后果,对于有着10亿饥饿人群的世界显而易见——饥荒还将加重。

  面对全球性粮荒,至少30个国家急切寻求外援。对此,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推广杂交水稻作为首选,理由是:杂交水稻技术是全球抗击饥饿和贫困的得力工具。

  中国成最大粮食自给国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袁隆平认为,水稻产量增加在粮食安全和减少贫困方面承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通过杂交水稻科研与大面积推广,双管齐下实现了粮食自给,这一模式在全球具有典型意义。

  中国在1974年领先世界成功研究出三系杂交水稻,并于1995年取得两系杂交稻研究成功,同时进入大面积商业化种植。紧接着,袁隆平领衔中国科研人员于1996年开始攻关超级杂交稻。出人意料的是,这项率先由日本科学家启动的超级杂交稻攻关,中国仅用5年时间就实现了第一期大面积示范10.5吨/公顷的目标,高于日本计划用50年达成的目标。2004年,中国再次跃过超级杂交稻第二期大面积12吨/公顷高度,为世界粮食产量树立新的标杆。

  袁隆平介绍,与纯种常规水稻相比,普通杂交水稻已具有增产20%的产量优势。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已达1600万公顷,占总水稻面积的57%,全国杂交水稻平均产量为7.2吨/公顷,比常规水稻单产每公顷高出1.4吨,每年种植杂交水稻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中国正是通过杂交水稻推广,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告别饥饿,并成为最大粮食自给国家。

  越南引进后增产20%

  袁隆平介绍,目前已有越南、印度、菲律宾和美国开始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应用,并取得显著增产效果。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1993年,中国帮助越南引进并试种杂交水稻,其产量较当地常规稻增产20%以上。为此,越南政府于2002年授予袁隆平“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勋章”。印度也借鉴中国经验取得了较常规稻增产30%左右的成果。

  邻邦所得“杂交水稻是大幅提高产量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的结论,令袁隆平深受鼓舞。他说,菲律宾、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厄瓜多尔、几内亚和美国,都在发展杂交水稻技术方面获得巨大进步。如此喜人的发展势头,让他原本保守的计划变得大胆,他充满期待地预测:如果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到水稻总种植面积50%,按每公顷增产2吨计算,全球增产粮食可以再养活4亿人口。

  非洲增产潜力巨大

  利比里亚商工部部长米塔·贝索露透露,该国总统甚至在自己的庭院,也带头种上了中国杂交水稻。

  由于饥饿和贫困,非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点援助对象,中国杂交水稻能否在非洲大地创造丰收奇迹,更是令世界关注。袁隆平表示,在几内亚、马达加斯加等地,杂交水稻在当地试种非常成功,增产潜力不输中国。

  袁隆平说,中国杂交稻进入几内亚以前,当地稻谷产量约为每公顷1.6吨,中国援外专家在该国金迪亚、科巴等地水稻主产区选择了6个示范点,示范种植面积7.4公顷,栽培方法也基本沿袭当地传统,结果,中国杂交稻不仅成熟期早,增产也达1倍以上。2004年旱季,专家组织在科巴农场大面积示范种植,种植面积130公顷,单产平均每公顷达5.02吨,创下几内亚水稻大面积生产最高纪录;一块精耕细作的稻田,杂交水稻小面积最高实际产量达每公顷10.797吨,赶上超级杂交稻的产量。

  (据《长沙晚报》报道)

(责任编辑:李恺萌)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