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四川省决定向海内外公开选拔包括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经委副主任等28名重要岗位上的副厅级干部,这一消息公布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省委书记亲自审定公选方案 为什么省委会如此大范围公开选拔干部呢?省委组织部王川副部长向记者介绍:这次公选是为了在更大的范围选拔集聚适应“两个加快”的高素质领导人才,进一步激发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实干奋进的活力。
王川介绍,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推进西部大开发10周年,也是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推进灾后重建的关键时刻,省委在海内外公选副厅级干部,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在更大力度上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十七大鲜明提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工作力度。四川省历来高度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1995年以来,先后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公选,不仅公开选拔了一大批高素质领导人才,而且有力地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省委认为,这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符合中央要求,顺应群众期盼,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深化提高形成常态,以此推进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在更大程度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以什么样的方式选人、选拔什么样的人,事关选人用人公信度。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今年我省集中推出六项联动举措,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中组部的充分肯定。六项举措之一,就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目的在于通过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机制,让那些坚持科学发展、实绩突出、作风优良、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保证科学发展导向、良好作风导向和鲜明用人导向的有机统一;让那些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人才有更大的舞台,从而产生有能才有位、有为才有位的激励效应;让那些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人无市场,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在更大的范围内集聚推进“两个加快”的高素质领导人才。王川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发生,使我省经济社会遭受了巨大损失,为了推动灾后四川的奋力崛起,省委及时作出战略部署,鲜明提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目标任务,确立了“三个全面推动”的工作重点。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来引领带动,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组织实施,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技能、领军型人才作支撑。省委认为,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不仅有利于拓宽视野,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平台上选拔集聚适应“两个加快”的高素质领导人才,而且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活力,为推进“两个加快”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比较前5次公选,这次职数最多、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省委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同志亲自审定公选方案,明确指示“要加强领导,保证选人质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柯尊平同志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公选方案及实施细则,省委成立了公选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柯尊平同志任组长,从相关部门抽派得力干部组织实施。为加强对公选的监督,公选办在互联网上开辟专门的网页,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全程公开公选工作,主动接受群众咨询和监督。同时,邀请有公选职位的市(州)和省级相关部门全程参与,省纪委派员全程监督,新闻媒体跟踪报道,确保公选工作始终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结合省情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省委组织部根据全省市厅级领导班子的结构需求和职务空缺现状,共安排了28个副厅级领导职位,其中市(州)政府副市(州)长职务4个,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副厅级领导职位12个,省属高等院校副校(院)长职位12个,具体职位有四方面的特点:
一是特别注意选拔充实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干部。这些职位是根据现实需要确定的。比如,从公选的市(州)职位看,主要集中在极重灾区和边远地区。广元、阿坝属于地震极重灾区,公开选拔分管工业、城建的副市(州)长,有利于加快推进两地的产业重建和城市基础设施重建;巴中属于革命老区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交通“瓶颈”制约较为严重,公开选拔分管交通的副市长,有利于推进老区交通建设;达州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公开选拔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有利于加快推进化工产业发展,这些都符合“两个加快”的内在要求。
二是特别注重引进专业性领导人才和高层次科研人才。从全部职位上看,4个市(州)重点补充的是分管工业、城建、交通工作的领导干部,12个省级机关和事业单位重点拿出的是专业性较强的领导职位,12个省属高校重点选拔的是高层次学术、科研、管理方面的人才。同时许多职务要求应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相应专业的工作经历和学历要求。这有利于改善班子队伍结构,提高班子专业化程度和整体素质,也呼应了省委、省政府“科教兴省”、“人才兴省”战略,从人才支撑上更好地助推“两个加快”。
三是特别注重所在职位的任职经历和相应资质。这次公选,我们对每个职位都编制了职位说明,特别强调所在职位的任职经历和相应资质。对分管的副市(州)长要求有相应的化工、城建、交通上的经历和专业要求。对省经委副主任,要求有化工及相关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学历和硕士以上学位,并有5年以上的化工工作经历;省政府金融办副主任,要求有10年以上金融工作经历,并且限指“一行三会”或金融机构人员。再如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高等院校副校(院)长人选,应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这种强调任职经历和相应资质的特别规定,有利于公选干部尽快进入角色、打开局面、推动工作。
四是特别注重拓宽视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在对象上,既可以是党政机关干部,也可以是事业单位人员,还可以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只要符合规定的资格条件,均可报名参选,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柔性流动。在范围上,打破地域限制,除了面向国内公选市(州)政府副市(州)长和省级机关副厅级领导职位外,首次提出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厅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的视野和渠道。同时,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担任正县处级领导职务的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可提前1年破格参选,充分体现了省委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决心。
省委的决心也引来了海内外人才的积极响应,截至8月20日,已有845名海内外人员报名,其中报省委统战部副部长一职的就达159人,报省委党校副校长的达70人,党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均有人报考。
多数人对公选持积极态度 我省实施公选已经14年了,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委任制。目前,所有副厅级公选干部没有一人在上任后“出事”。早在1999年中组部就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通知》,规定“凡适用于公开选拔”的职务空缺,均应逐步采用公选方式。在人事改革推进力度较大的四川,公选干部比例在不断增加。
“我们要对这种公开性质的选拔有信心,我们要相信我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被社会一些不好的现象而遮蔽双眼,一个时代总会有一些东西要让我们去斗争,这样才会进步,才会发展,这次出台的这个政策透明度之大,过程之多,想走后台的也无机会。”省经委退休干部张伟说。
“这种形式很好啊,公开竞争,打破暗箱操作,让大家看看选出的干部是什么样的人。这既让广大基层干部看到了新出路、新机遇,有了赶超前辈的勇气,又让干部群众看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能力,从而比照差距,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成都市政府的一名信访处长说。
记者了解到,绝大多数人对此次公选持积极支持态度。
省委党校党建研究专家侯德邻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我省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这是符合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高素质选拔人才的要求,也是一项重要任务。这次的选拔具有世界眼光,视野开阔,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而且在这个时机推出,有很多有利条件,很多跨国公司的中高层被裁员,这是吸引海归的机会,很有时代特色。”
另外,公选体现了公平、民主、竞争、择优的精神,在最大范围内吸引优秀人才,展示才华、能力和水平,使群众服气。这次的试题是从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的通用题库里选题,是由148个单位的550名专家出题审题和面试,公正性很强。
公选有效地杜绝了在干部任用上的不正之风,在经济改革步伐加大的同时,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可有效减少跑官、要官的不正之风。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管帽子才能体现自己的领导权威,牢牢抓住干部的初次提名权,会助长不良风气的蔓延。公选可以避免“自己要行,要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要行,那才行!”的官员提名制。而用公选的办法,则有可能让人才脱颖而出,至少是给了一种可能和机会,显然是一种进步。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胡光伟认为,至少公选提供了一个比较高级的平台,突破了以往凭领导好恶提拔干部的管道。公选在程序上求实,公选的领导干部,除了具有共性标准外,还应具有职位特有的素质要求。
公选不能追求一次拿出多少岗位,不能追求轰轰烈烈的场面和效应,只求通过适当的形式把真正适合岗位要求的领导干部选拔出来,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形成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推动事业的发展。以公正的程序选拔出事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满意的干部才是目的。
在竞争层面上,拓展了领导的视野,平时埋得比较深的干部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同时希望今后的公选能拿出一些更重要的岗位出来。
最后一点,不可否认,公选只是个过渡形式,关键是系统的干部制度改革,最终做到以“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贤”来选拔人才。(记者陆锦东)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