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兴企之本。中国石化多年来始终奉行“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理念,倡导建设学习型企业,从基础做起,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国际化人才队伍。
8月16日至18日,一场市场营销讲座引起了大批中国石化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关注。
来自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奎尔奇,应邀对中国石化从事产品销售和市场开发的管理人员进行为期两天半的密集培训。
近年来,中国石化采取全球公开课程培训、外语和国内外专业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加快打造国际化人才团队,仅2008年就培训各类国际化人才1387人,为中国石化持续有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在人才引进方面,中国石化与各高校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新局面。针对石油化工等专业化人才开展订单式培养,启动了“定向培养石油主体专业国际化项目方向毕业生”项目,去年从800余人中选拔了150人,缓解了油田石油主干专业毕业生紧缺状况。中国石化还在清华大学、北大大学增设奖学金,并扩大奖学金发放范围,2009年在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选拔“中国石化英才奖学金”230人,为国际化后备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1年至2009年,中国石化共引进各类高校毕业生46739人(不包含2009年大专毕业生),2009年引进的6093名高校毕业生中,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等相关主体专业占86%,研究生比例占21.5%,专业人员逐年增加,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优化。
为使人才队伍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中国石化采取复合式培养的办法,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各类人才的培训。在新引进人才的培养上,中国石化规定毕业生必须到基层一线见习锻炼,完成培养计划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转正定级。同时,还推行了中国石化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导师制,分层次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签订培养协议,对在年度考核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在高层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不断创新内容和方式,强化素质和能力建设。仅2008年,就通过组织延安干部学院思想政治培训、国内外工商管理培训、哈佛全球化能源公司管理系列讲座等方式,培训高层管理及后备人员368人。通过举办勘探开发领域领军后备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培训、炼化领域高级研修培训、选派到国外做访问学者、培养主体专业硕士和博士等途径,培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697人。以高级技师资格培训和拔尖技能人才培训为重点,培训高级技能人才433人。2008年中国石化还启动了“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的评选活动,重点表彰在技术应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每两年评选表彰200名。
近年来,中国石化重点加强了人才队伍成长通道建设,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技能操作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和多层次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评价与培养新模式,推选、表彰中华技能法赛和全国及中国石化技术能手。截至2008年底,中国石化共有两院院士19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21人,先后有6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49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