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兰和保姆小杜在央视节目现场“握手言和”。视频截图 |
核心提示
9月20日晚,央视的《大家看法》栏目中,桑兰与小保姆小杜握手言和。至此,持续半个月的桑兰“保姆门”事件宣告终结。
此前,桑兰在9月18日的博文《家政:一道让人无法跨越的门槛》中曾感慨道:“我将放弃通过家政公司寻找服务员的想法”。是什么让桑兰对家政行业如此心灰意冷?为何一起雇佣纠纷会迅速演变成社会大热点?晨报记者调查后发现,虽然桑兰“保姆门”事件并不具有广泛代表性,但家政行业却确实存在诸多不成熟现象,这也正是这一话题引起广泛关注的根本原因。
“保姆门”折射家政行业乱象
桑兰,一个素来以微笑面对人生,向世人尽显其性格中坚强一面的姑娘,最近成为媒体追踪和讨论的大热点。9月5日和7日,桑兰连续发博文《什么是家政服务》(上、下篇)曝光自家保姆的种种不尽责行为,并附图为证,此博文一经门户网站转载,迅速引发轩然大波,两天内点击量已接近200万。
事件发生后,晨报记者曾致电桑兰文中提到的家政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桑兰家的小保姆当初与桑兰签订的合同中已明确表示:保姆的工作是以照顾病人为主,其余时间做一些家务事。“我们的服务员已做了她能做的,毕竟家政服务员不是专业护理人员,无法用专业水平来要求。”这位工作人员称。
“桑兰的‘保姆门’事件绝非偶然,而是行业隐患的一个典型案例。”虽然身为家政服务的业内人士,但川妹子公司的创始人宋瑞却毫不避讳本行业存在的弊端。“家政业的不规范是多年积累形成的,并不是一时之象,桑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给家政业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必然会带来很多积极影响。”宋瑞说。而记者也发现,桑兰曝光保姆个人隐私后,引来众多网友不满,但她在第二篇博客中详细列举家政业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却得到大多数人的赞赏,众网友也纷纷发表意见,痛斥家政业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和潜规则。“一个普通的雇佣关系纠纷为何迅速成为社会热点并招致一连串的大讨论?相信除了当事人的社会名人效应外,更多的则是社会对这个行业的关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投资小见效快 满城尽是小中介
据记者了解,目前京城家政公司分两种,一种是中介式的,一种是员工派出式的。一般而言,中介式家政公司与保姆之间是代理关系。这种形式的弊端是,一旦出现雇主与保姆间的纠纷,家政公司很容易推脱责任,到头来利益受损的还是雇主。而员工式管理的家政公司是与雇主签订保姆合同,由公司向雇主派出自己的保姆员工,出现纠纷后也由公司负责。但如此一来,公司和保姆之间要签劳务合同,涉及到保险等问题,这笔费用最终仍要分摊到雇主头上,增加了雇佣成本。
据业内人士透露,因为风险小、投资小且很快见到利润,小型中介家政公司迅速涌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大大小小的家政公司已有4000余家,绝大部分是中介式。其中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的只有13%,很多中介小公司仅有两到三人。
作为为数不多的“员工派出式”家政公司之一,川妹子公司全体员工超过1000人。负责人宋端表示,公司需要健全的企业管理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招工部、培训部、销售部、售后部、后勤部、财务部,一个都不能少,“部门设立需要全面和规范,不然这么多人,还不乱了套?”
家政公司不尽责 岗前培训形同虚设
上周,记者来到某家政公司亚运村分部探访。工作人员招呼着记者,“我们的员工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保证服务质量。”
上岗之前要培训,这似乎并不新鲜,问题是保姆上岗前真的都经过严格的培训?都培训了哪些内容?各个公司之间是否会有统一的标准?宋瑞向记者透露,作为服务行业,岗前培训需要三个基本层面,“一是培训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二是培训职业规划,包括进门后如何和雇主说话,哪些问题该问等基本礼仪;三是培训专业技能。一般需要两周时间,最快也要一周左右。”
问题是,培训是要花成本的。家政行业的求职者本来就属于低收入者,没人愿意出这笔培训费和食宿费,家政公司更是能省则省。据了解,很多中介式公司的所谓“岗前培训”就是当着雇主的面对保姆简单嘱咐几句。一些保姆也透露,公司宣传的岗前培训只是个噱头,大多数时候就是领导出来讲几句话,并没有真正的系统培训,“公司就挤在十几平方米的一间小屋里,就算培训也没地方啊。”
除此之外,很多家政公司的不尽责也让人头疼。桑兰“保姆门”事件中有个细节:桑兰让小保姆把身份证号写下来,保姆一开始却写了个错的,经过电脑查询发现不对后,保姆无奈才写出了真的。“家政公司保障双方权益责无旁贷,向雇主递交保姆的身份证复印件也是理所当然的责任,但显然这家公司没有这么做。”
服务难以同质化 行业标准恐难产
家政服务合同中大多会标明“合同到期之前,如果雇主不满意保姆,公司可以免费调换”,然而,对于如何界定雇主“不满意”的范围,受访者却大多无言以对。
记者发现,雇主在签约保姆时虽然也和家政公司签订三方协定,但公司和雇主对于管理保姆、卫生干净标准等方面均无硬性规定,保姆工作的好坏全凭雇主的印象打分。虽然多位家政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保姆的工作会根据雇主家的要求来执行,但这一承诺毕竟只限于口头约定,能否最终兑现还是未知数。
有网友在“保姆门”之后表示,家政业混乱的根源,一是因为没有行业标准可供遵循,二是保姆没有执业资格可供遵循考评。而很多家政公司对所推荐的保姆也不一定了解,所谓的初、中、高级家政人员更多是按保姆自己提供的从业时间划分,既无科学依据,也并非与其技能挂钩。但业内人士认为:“保姆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它的每一个产品都是个性化的,每一个需求点都是个性化的,每一位雇主的要求也都是不一样的,如何去拿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很多人一直在倡导出台行业标准,但所谓的标准仍然带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和主观色彩,即使将来出台了所谓的标准,也很难执行。”
相关法律缺失 各方权益无保障
据了解,北京市目前有《家政服务人员执业守则》、《北京家政服务业行业公约》等相关规定,但目前仅停留在自律阶段,并没有法律效力。而北京家政服务协会也仅是一个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性组织,服务范围是制定行规行约,建立行业性自律机制等。由于没有完善的法律依据,一旦发生事故,雇主、家政公司及保姆的权益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国外的情况又如何?菲律宾JS人力资源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张践表示,对菲律宾人来说,家政是职业而不是过渡。因为有法律条文的支持,“菲佣”在我国香港地区的月薪最低为3100元人民币左右,住房面积不能少于30平方米,法律以及合同所涉及范围更广泛。
针对如何规范国内家政业的问题,社会各界对此提出不少建议——桑兰提议适时建立不良服务记录、升降级制度,逐渐将不合格者淘汰出这个行业;有网友呼吁政府部门免费开辟专业家政课程、技能培训,并建立一套健全的等级评价体系;一位业内人士则希望此次桑兰“保姆门”事件可能成为行业发展的转折点,促使各方来反思自己的责任。该人士同时表示,必须有一个完善的保障体系,才能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晨报记者 岳亦雷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