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潜伏”时机
近日,法国奢侈品牌“大鳄”爱马仕(Hermes)公布的本年度中期财报显示,其皮制品和马具上半年销量增长了28%,并计划在中国建立全球第四个“爱马仕之家”。
无独有偶,杭州大厦在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的时刻,挥戈购物城,难道奢侈品独有危机“免疫”?
“对于奢侈品,最大的危机也是最好的机遇,今年大厦和去年打平,利润略微上升就足够说明问题。”楼金炎没有回避这个诘问,“2003年,SARS危机,香港是重灾区,国内顾客不能到香港购买奢侈品,借此机会兰蔻、SK-Ⅱ、雅诗兰黛、宝格丽等世界品牌被引进到杭州大厦。”
“据我所知,当年这个行业不亏损的只有杭州大厦。从这个例子,我有理由说,经济危机其实就是时机,10年前,杭州大厦并购新天龙,就是在大商场进入萧条期动的手,如果没有那次果断,抓住了机会,杭州大厦就不会有今天。”楼金炎分析说。
他很清醒,尽管杭州大厦销售值得一提,LV销售甚至超过了恒隆广场。手表、化妆品、女装都是全国第一位。但是,最长久的“危机”恰恰是中国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一直疲命于“代加工”,“没有知识产权才危险”。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杭州大厦商贸旅游综合体是一个‘金点子’。最大的特点是利用存量资源建设商贸旅游综合体,充分发挥了‘黄金地段’的‘黄金效益’。”
商业文化“底座”
此前,《福布斯》中文版以中国大陆661座城市市场规模和潜力权重为研究对象,曾弄出个商业城市排名:杭州位居内地三甲之首位,列北京、上海之前。
而武林广场却是西湖岸边最具心理认同和群体记忆的场所,“武林门外鱼担儿”,杭州大厦正好在人头攒动、繁华阜盛的武林广场“圈内”。
“扼运河喉要”,武林广场位于世界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终点,而杭州城市的兴起、发展、繁荣都依赖于运河。
有意思的是,中国最大的实体商业单店杭州大厦和虚拟第一名的淘宝网,都出现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所谓“一实一虚”隐含深厚。
为什么引领商业新时代的总是杭州?杭州大厦较早学习港澳经验,但为什么如今纯港资的连卡佛,30个一线品牌,清一色香港人管理,最后还是“败走杭城”?
“杭州商业有40个管理部门,都要一点点沟通,上到政府部门,下到街道阿姨(红袖章管卫生的)。这点,他们就会水土不服。”楼金炎一语道破。
杭州市副市长张建庭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2008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CBD的中央商务区,武林商圈将在今后的5-10年内被打造成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金融、商贸、商务、文化和休闲等现代服务业高地。
“杭州大厦、坤和中心、西湖文化广场各自承担着商贸、金融、文化、休闲等功能,逆势挺进,功力纵深。”张建庭说。
曾经“十大”今安在(相关链接)
潮起潮落。
上世纪80年代初,美丽杭城,有点模样的商场只有两家:解百和小吕宋。小吕宋以经营百货,特别是女士内衣为特色。如今,小吕宋的老字号挂牌仍旧立在解放路上,但是已经退出了百货业,转而成了经营运动时尚用品的专营店。仅剩下1楼的400多平方米店面,2楼租给了手机零售商,三四楼的仓库则租给了健美中心。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起,杭州大商场渐渐多了起来,老底子杭州人的“大商场”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兴起:解百、百货大楼、杭州大厦、国大、工联大厦、天工艺苑、景福百货、二轻大厦、新天龙商厦和供销大厦。
这也就是业界所称的“杭城十大商场”。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商场进入萧条期。除了杭州大厦、解百等大型商场活力涌动,其余的均是命运多舛。
1992年12月开业的新天龙商厦,1998年被杭州大厦兼并,成为杭州大厦B座。
二轻大厦1996年亮出一年365天,天天平价酬宾的旗号。现在已经淡出百货行业。
曾名列“十大商场”第四的杭州供销大厦,位于解放路官巷口附近,曾改成了白天鹅超市。如今已经成了新开元大酒店,再也没法找到它的踪迹。
而名噪一时的景福百货曾是城北最大的百货大楼,但由于经营不善,2005年关门歇业。重新开业后变身成为品牌折扣店。但同样是因为经营不善,景福百货4年前关门歇业,留下了这幢6层、约1.4万平方米的空楼。它的新东家表示,这里会建一个跨区域性的休闲商业中心,也就是说景福百货可能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工联大厦,2002年退出百货业转做市场,今年由于配合地铁建设而全面停业,于2009年5月30日正式谢幕。
天工艺苑更是几起几落,1994年1月遭遇火灾,经过两年的重建,于1996年重新开张。可能是因为先前的火灾导致商场大伤元气,开张后的天工艺苑难振先前繁华,并再次于2001年关门。经历了几年的债务重组,据最新消息,今年9月21日,天工艺苑再次重新开业。12层修葺一新的新天工艺苑,目标锁定“生活艺术主题型商场”,几百件国家级工艺美术品国内首次亮相。
(本报综合报道)
[上一页] [1] [2] [3] [4]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