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又一个国企,又拿下一个地王后,有人问我:当央企或国企控制了土地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以后,就可以真正把房价降下来,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房价大幅下降,能买得起房的居民数量将大为增长。也就是说,短时间内,住房的有效需求量突然增加。
按照当年大学里教我们的供求规律,当供应保持不变,而需求突然增加时,价格会上涨,甚至是大涨。但是,由于房子是国企供应的产品,政府命令他们不能涨价,那如何解决需求大增的问题呢?
让需求排队,也就是让居民排队。你可以想象得到,每个售楼处门前从此将排起蜿蜒数公里长的队伍,每个单位的员工请假,最大也最充分的理由就是排队买房。但这很难防止插队、雇人排队、走后门等现象,安全隐患也很令人担心。
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人设计出一套排队买房但不必到售楼处排队的方法。我敢肯定的是,这些设计最终都会回归到1998年以前的福利分房制度——毕竟是经过近50年摸索总结出来的。那套制度具体是怎么操作的,80后们可以询问父辈,简单说就是按职务、年龄、工龄、学历或职称排队打分。结果,普通居民40岁能排队买到房就相当不错了。
当房地产市场实现了国有化,但国家并不直接控制商品房价格,将会怎样?最好的结果是,跟现在没什么区别。因为国企也是要赚钱的,现在去买房子,某楼盘并不会因为它的开发商是国企,就比其他企业开发的楼盘便宜一半。譬如,北京广渠路有个楼盘叫首城国际,开发商当年拍下这地块时,其董事长公开承诺说,他们的售价不会高于每平方米9500元,你若不相信可以去翻那时的报纸。结果呢?首城国际以10800元开盘,然后涨到12500元,接着涨到15000元,现在已经是18000元了。
那么,房地产市场国有化之后,如果国家不直接控制房价,不好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房价越来越高,至少是降不下去。因为,与其他企业相比,央企或国企最大的特征是不缺钱,而且花钱很痛快(想一想民企老板潘石屹的小心谨慎),所以才敢于去抢地王。尽管国土资源部想要证明地价并不是构成房价成本的主体,但高地价是拉高房价的主要推手,却是小学生也看得见的事实。因此,央企抢地王的结果之一,便是推高了房价。
结果之二,地王多年晒太阳也没关系。假如某央企拿了地王之后,按照其成本,两年之后开盘,房价远高于邻近楼盘,肯定卖不出去,那个时候它是不会开盘的,而宁愿让地王晒太阳,直等着房价涨到它的售价为止。
央企地王敢闲置,首先当然是因为它有钱,闲置得起,而另一个并非最不重要的因素是,几乎没人敢收回央企地王。央企地王的钱是银行(绝大多数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钱,央企地王是国有资产,谁有胆子收回央企地王,令巨额国有资产流失?
(袁一泓 资深房地产媒体人) (来源:钱江晚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