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协会22日对“联邦戴戴瘦”、“美国腰椎王”、“年轻钛降压表”等17则严重违法的电视直销广告进行了公开谴责。国家广电总局同时下发通知指出,自明年起,所有电视购物短片广告将作为广告管理,上星卫视频道每天18时—24时,不得播出电视购物短片广告。
广受诟病的电视购物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显然,仅仅靠道德谴责和三令五申,很难根治面临信任危机的电视购物,如何让这一新兴产业得到健康发展,是一个需要社会各界深思的课题。
电视购物 成消费投诉新热点 “每天一颗梅,赘肉都变没,不用忌口随便大吃大喝,一颗就减,10个瘦MM9个吃纤梅。”
“联邦戴戴瘦,一戴就变瘦,早上戴,晚上就变瘦。”
“魔环戴上5分钟,畅通气血,赶走酸痛,戴上8小时,伸展自如,全身轻松。”
……
形形色色的电视购物节目已然成为荧屏“一害”。美容去斑的、甩脂减肥的、丰胸脱毛的、包治疑难杂症的、提神壮阳的……主持人声嘶力竭的亢奋表演、煽情夸大的不实宣传,各色“专家”轮番洗脑式的推销,成为一种严重的视觉污染。这种电视购物广告被网友讽刺为“脑残式”推销,一般集中在非黄金时段播放,一次长达十几分钟,反复轰炸,令观众不胜其烦。其产品广告效果,多利用化妆、拍摄技巧或者电脑处理等制造出来,销售诱导极具欺骗性,有些观众会鬼使神差地中招,购买了一些产品,发现大多名不副实,产品质量、疗效与节目的宣传大相径庭。
正在热恋中的刘磊看到电视上推销一款黄金钻石玫瑰花饰品,“真金、真钻、真玫瑰”,“黄金钻石玫瑰花明显比明星们佩戴的更大、更闪、更逼真、更立体”,“钻石好大啊”……听着主持人极富煽动性的宣传,又通过电视特写镜头看到钻石熠熠生辉,于是给女朋友订购了一个。等到货送上门,他付了款,打开一看,钻石只有一点点小,“小得眼神稍微不好都找不到,恨不得拿放大镜看。”后来通过朋友找有关部门鉴定,所谓钻石居然是成本仅为几块钱的工业用钻,而且金属材质主要成分为镍、铜,根本没有金。再打电话找销售方交涉,“人家钱已到手,没工夫搭理我,几句话就把电话挂了。”
电视购物节目对缺乏“免疫力”的老年观众更具“杀伤力”。王玫女士的妈妈退休在家,平时省吃俭用,买件200元的新衣服左思右想,可是电视推销的保健药品,一买都是几千元,王玫劝妈妈不要轻信这些电视广告,但妈妈义正词严:“电视台登的还会有假吗?”两人经常为此争吵,甚至影响到母女感情。
像刘磊、王妈妈这样被电视购物忽悠上当的消费者不在少数,电视购物已经成为消费投诉新热点。“315消费电子投诉网”今年第一季共受理1515宗电视购物投诉,高居各商品和服务投诉的首位,环比增长102%。投诉内容除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产品功效被夸大外,还有利用“货到付款”变相剥夺消费者的验货权、不提供经营者名称地址、无购物凭证、消费者维权举证困难重重等等。
企业与电视台 “合谋”购物陷阱 多数观众对电视购物并不欢迎,甚至反感,可是电视购物生命力为何如此强盛,在各电视台铺天盖地播出?企业又为何一窝蜂都往电视购物市场钻?
“利益是最大的驱动力。”电视购物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电视购物是一个暴利行业。某些公司推出的电视购物产品成本可能就几十块钱,但标价却高达上千元,而这些节目播出的时段(凌晨0点到7点)价格非常便宜,也就两三万一个小时。电视购物很可能让你一夜暴富。”
他举例说,曾经被工商部门作为违法广告查处过的“全息自灸贴”,号称能治乙肝,该药每贴售价130元,一盒6贴,一个疗程6盒,合计4680元。而实际成本每贴只有区区8元钱。每售出一贴,大概要支付40多元的宣传费用,这笔费用里,电视台和广告包装公司各占去一半。据业内人士估算,8个月的时间里,这个产品能净赚到2个多亿。
按照广电总局的规定,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播放广告的比例不得超过该套节目每天播出总量的20%。但目前很多电视台的硬广告并不饱和,而播放节目却还要电视台付出成本。相反,播放电视购物广告不仅能够填充电视台的空白时间,还能给电视台带来收入,二三线电视台非常乐意接受电视购物广告。河海大学新闻传播系副教授易前良认为,电视台的生存需要,使其与电视购物企业有了一致的利益诉求,于是不得不与电视购物企业达成某种妥协,对于一些不良产品广告,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对一些违规违法的电视购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用法律遏制 电视购物“野蛮生长” 国家广电总局对于电视购物节目的整治,早已不是第一回。
早在2006年8月,广电总局和工商总局联合签发了《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禁播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5类产品的电视购物广告。
2007年9月,广电总局再次严令禁播8类涉性药品、医疗、保健品广告及有关医疗资讯、电视购物节目。
今年2月,广电总局等五部委又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医疗和药品广告监管工作的通知》,禁止聘请不具备执业资质的人士担当医疗、健康类节目的嘉宾,严禁演员和社会名人主持医疗、健康类节目,再次对电视购物进行管理。
“禁播令”似乎一度立竿见影,电视台撤下被监测曝光的虚假广告,造假厂家很快消失了,但终敌不过利益的力量,没有多久,你方唱罢我登场,新的商品广告又出现在了电视荧屏。
“公开谴责和条令管理在面对市场时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最终要想让电视购物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还要靠法律来规范。”易前良介绍,在国外,电视购物已有近40年的历史,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奖惩制度。但是在中国,自从1992年电视购物进入以来,还没有一套健全的法规得以制定和实施。整个行业没有入市门槛,很多无资质企业加入到这个阵营,而且工商、药监、广电多头管理,反而容易形成管理真空,使电视购物企业乐得打“擦边球”。
其实,电视购物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它提供了便捷的消费方式,可以推动创新产品打开市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金融危机以来,不少广东、福建、浙江的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商品在购物频道热销,电视购物正成为中小企业产品销售的“空中商场”。在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电视购物销售额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逾10%,我国只有0.46%。电视购物理应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是眼下电视购物已到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地步,不仅管理部门,很多电视购物企业及频道也已经意识到行业到了不规范不行的阶段,期待这个行业早日步入正轨,结束“野蛮生长”。毕竟,饮鸩止渴,对电视行业来说不是一个合算的买卖。本报记者汪秋萍 (来源:新华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