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于求学之路,愤懑于“父辈就业”。
对于大部分贫困生来说,自强自立是他们大学生活的主题。
杨应成出生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一个偏远的山村,父母都是农民,年复一年用辛勤的汗水支撑家庭生活。
“我上学的时候家里一直都在借钱,当时都借到没人愿意借的地步了。大年三十,常会有债主坐在家门前逼债,童年的我因此常常受到同龄人的嘲笑”。杨应成说,这也刺激了他要用知识去改变命运。
作为恩施中学第一届“慈善阳光班”的学生,他在学校资助下考入武汉大学。在大学读书期间,他每个月的生活费大概300元左右,基本上不买衣服,他指了指自己身上穿的一件明显发黄的T恤说:“这是我高中时穿的T恤,上大学后虽然长高了几厘米,不过衣服还可以凑合着穿。”大学期间,他做过很多兼职挣学费,每年还会得到助学金和奖学金。
大二那年,他因为把辛苦赚来的钱寄回家给祖母买药而实在没有生活费了,每天就是一口白米饭一口咸菜地吃了整整两个月。大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期间,他年老的父亲因胆结石需要马上做手术,此时家里没有一分钱,无奈的母亲再次给他打电话。他只能丢下课程,想尽各种办法去借,最后凑足了8000多元钱寄回了家……
“家境贫寒,我们更应该自立自强”,杨应成说,“尽管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大学给了我这么好的平台,我要好好学习,好好利用,争取将来干出一番事业”。
来自武汉科技大学的裴晓辉是山东临沂人,家中有患哮喘病的母亲、在村里工程队做工的父亲和读高中的妹妹。“每年开学的时候,我都会欠学费,因为我的学费总要等到家里的板栗卖完后才能得到,每当这个时候,我心里也会有一点波动。在我们寝室,就我没电脑了,不过,我也不羡慕,他们都把电脑当游戏机用,我没有也无所谓,这样还能专心考研。”他说。
记者采访时感觉到,尽管大多数贫困学生对于目前困难的处境都能坦然面对,但也有一些情况让他们不能接受,那就是个人家境不同所带来的在就业、前途上的不公平。面对毕业找工作时的困境,许多学生会感到无奈与愤懑。“家里有背景、有钱的,根本不愁找工作,而出身贫寒、没有背景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却很难。在这个时候,贫富差距才是最有杀伤力的”,正在忙着申报免试研究生的陈芸说。 (来源:半月谈)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