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一汽生产的“国车”——红旗CA72型高级轿车在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展出。资料图片
上世纪70年代初,安徽省淮北选煤厂工人在进行技术攻关。庞德胜摄
2009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在北车唐客的现代化厂房里生产。吴宏道摄
2009年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有43家企业上榜,其中中石化更是以年营业收入46万亿元进入前十名。面对中国企业漂亮的成绩单,恐怕没有多少人能想到,直到1994年,我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而在更早的1952年,全国的工业产值只有300多亿元。
企业是经济的微观基础。60年来,广大企业与新中国一同成长,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
强国富民铸辉煌 新中国经济是在一片废墟上起步的。1949年,全国只有10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那时的中国,就连一根最普通的铁钉也要依靠进口。
在20世纪,没有现代工业的国家注定无法强大。国有企业历史性地承担起重任。
新中国要有自己的钢铁! 在曾被日本人断定“只能种高粱”的鞍钢,几千工人夜以继日地工作。1953年12月26日,鞍钢三大工程竣工投产,兴奋的工人们特意把首批生产的无缝钢管作为礼物,送到了北京。
新中国要有自己的汽车! 用钢钎砸开冻土,1953年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荒原上奠基,3年后第一辆国产汽车开出了厂门。这种名为“解放”牌的汽车结束了中国被称作“万国汽车博览会”的历史,在此后几十年间,几乎跑遍了中国大地的每个角落。
第一架飞机、第一块手表、第一台机床、第一个自动化电站……国有企业以不懈的努力、艰难的探索,铺就新中国经济的基石。
改革开放的今天,广大企业承载着强国富民的梦想,继续书写辉煌灿烂的篇章。
站在2008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前,人们无不为其晶莹剔透的模样而赞叹。9843个球和20670个杆组成的钢结构、展开面积达26万平方米双层气枕充气膜……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的“水立方”,是奥运工程中自主创新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建筑企业的实力见证。
如今的中国企业,活跃在经济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背后,闪动着企业奋斗的身影。神舟飞船、嫦娥一号、“歼十战机”……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奉献着一项项科研成果。非典突袭、冰雪灾害、汶川救援……特殊时期,总有大量企业以强烈的责任感挺身而出。
改革发展焕新颜 1985年,日本一位经济学家在对中日企业作对比后断言:中国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企业。这个结论或许不够客观,但足以提醒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去重新审视当时企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是什么?是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是随时根据市场变化作出理性反应的竞争主体。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工厂,虽然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的确离“现代企业”太远太远。
要让企业变成真正的企业!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经历利改税、承包制种种探索,直到1993年中央提出“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改革之路。
中国的国有企业,开始悄悄地“改名换姓”——企业大门上最抢眼的“招牌”,不再是“××厂”、“××总厂”,而是变成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与之相伴随,企业领导班子中有了不少新的职务:“总经理”、“董事长”、“董事局主席”、“外部董事”、“监事”。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如今的大部分国有企业已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制企业。到2008年底,中央企业中公司制企业所占比重已接近70%,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5万亿央企国有资产中的80%集中在上市公司。
改革激发着企业的活力。
更强的竞争力——1978年,全国国营企业的存款和财政存款之和只有1089.9亿元。如今,135户中央企业一个月的利润总和就能接近1000亿元。2007年,有19家中央企业的利润超过百亿元。
更灵活的运行机制——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全面建立。
更加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走出去”,仅今年上半年,就有中石油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中国五矿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公司等大型跨国并购事件。在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过程中,国有企业正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大展身手。
万紫千红春满园 今天,如果企业去登记注册,会发现有23种形式的企业所有制类型等待选择:国有、股份合作、私营股份、外商合作合资……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企业以不同的形态涌现,国有企业单一化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1980年12月21日,温州姑娘章华妹拿到了中国第一张个体户工商执照。虽然每天的营业额只有几元钱,但章华妹从此可以光明正大地做生意,不再担心被看作是投机倒把。就在同一时期,刘永好四兄弟在四川养起了鹌鹑,柳传志在中科院计算所传达室里办起了公司,李东生在惠州一间仓库里开始打造TCL的雏形……
从“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认识突破,到将“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宪法,民营经济迅速成长着。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各类企业971.46万户,其中私营企业657.42万户,此外还有个体工商户2917.3万户,直接或间接贡献着全国近1/3的税收,每年吸纳8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也增加到43.49万户,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万紫千红春满园”。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壮大,国有企业的实力更在不断提高。
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的比重在降低,但综合实力、影响力、控制力大大增强。
1997年到2007年,国有企业户数从25.4万户减少到11.5万户,但资产总额大幅增长,从13.9万亿元增长到35.5万亿元,盈利水平更是突飞猛进,年实现利润从不足1000亿元增加到1.62万亿元。135家中央企业,承担了我国近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60%市场,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70%的市场。
新起点,新机遇。60岁的新中国,继续保持着稳健快速的发展势头;千千万万中国企业,也在蓬勃地“生长”着。
链 接
◎国有企业
1952年,我国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6.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8.2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49亿元。经过几十年的艰难探索,国有企业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迈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步伐。一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万亿元,比1952年增长765倍;实现利润总额10795亿元,比1952年增长382倍;固定资产原值110085亿元,比1952年增长738倍。
◎私营企业
中国的私营经济从被消灭到曲折发展,从“入宪”到地位不断提高,私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受排斥到受保护,已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到2008年,在我国私营企业中,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已发展为19.2万家。2008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80844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6.3%。
◎股份制企业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百般争议中试点开始,到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逐步发展起来。2004年全国股份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0多万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的45.2%。2008年,规模以上股份制工业企业有20.7万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7.6%;从业人员4010万人,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50.6%。
◎“三资”企业
1978年4月第一家港商投资企业在虎门落户,拉开了外商在中国投资办厂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以后,中国掀起了经济发展新高潮。外商直接投资开始大量涌入中国。2008年,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已发展到7万个,共吸纳就业人员2448万人,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0.2%;出口交货值5633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70%。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