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我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准备就绪 整装待发

来源:中国政府网
2009年10月07日16:17
  新华社上海10月7日电(记者张建松)记者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我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准备就绪,所有考察队员将于8日集结上海,整装待发。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魏文良介绍,我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计划于10月11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启程奔赴南极。考察队共有251名考察队员,是自1984年我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人员最多的一次;考察队将执行59项科学考察任务,是我国南极考察历史上任务最重的一次。

  在为期180多天的考察期间内,我国科考队员除执行长城站、中山站的常规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外,将重点进行昆仑站和格罗夫山的内陆科学考察。在全面开展中山站“十五”能力建设项目的同时,兼顾实施“十一五”建设任务,继续推进和完成第四次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的项目。在“雪龙”号一路远航过程中,考察队员还将沿途开展大洋考察。

  据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副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冰川室主任李院生介绍,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之巅成功建立了昆仑站以后,今后将深入开展冰川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科学考察。第26次南极考察期间,考察队员将进行深冰芯钻探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昆仑站构筑深冰芯钻探的场地,同时继续开展中山站—DomeA断面的冰川学观测、DomeA天文台址测量和天文观测以及测绘学考察,并将完成昆仑站的二期工程,包括安装调试污水处理等设备。

  南极格罗夫山哈丁山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南极特别保护区”,我国科考队员将在格罗夫山地区进行第5次科学考察,对格罗夫山的暴露年龄、新生代沉积岩及其孢粉、地质构造、现代冰雪界面环境化学及生态地质学等进行研究,对格罗夫山冰下古沉积盆地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在核心地区进行测绘,同时在格罗夫山收集陨石。

  台湾科研人员首次参加大陆南极科考

  新华社上海10月7日电(记者张建松)在即将启程的大陆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3名来自台湾的考察队员尤为引人关注,这是台湾科研人员首次参加大陆南极科学考察。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魏文良介绍,今年4月,“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在完成第25次南极考察返航途中曾停靠台湾高雄港,在宝岛民众中引起极大关注和科考热情,其中也包括台湾的科研人员。他们积极向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申请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项目,经批准有3个科研项目成功入选今年的科考计划。

  来自台湾正修科技大学微量研究科技中心的许廷炜和来自台湾海洋生物博物馆的郭富雯,将在长城站现场执行“南极海岸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征及粪土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年代变化趋势”的课题研究,计划通过采集南极长城站附近企鹅栖息地的新鲜粪土、藻类、地衣等样品,以及对废弃的企鹅巢穴进行挖掘等考察,研究南极的有机物污染状况。

  郭富雯还将和来自台湾海洋生物博物馆的另一名科研人员林家兴一起,合作开展“极地海洋生物所含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计划在南极长城站、中山站附近的海域进行潜水作业,采集生物样品。通过对所采集的生物样品利用DNA定序及形态特征等方法进行鉴别研究,以期发现具有发展潜力的海洋天然化合物,同时了解不同水域间生物可能存在的亲缘关系、不同环境间同种生物的差异。

  魏文良表示,海峡两岸科研人员联手对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将进一步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

  我国计划自主建造第二艘极地科学考察船

  新华社上海10月7日电(记者张建松)在遥远的地球南北两极进行科学考察,我国目前唯一的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今后有望不再“单兵作战”。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魏文良在7日召开的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目前正在积极筹备自主建造第二艘极地科学考察船,以增强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能力,同时提升我国建造破冰船的水平。

  据悉,计划新建的极地科学考察将与“雪龙”号形成合理分工,新建的破冰船将主要承担科学考察任务,船舶吨位将小于“雪龙”号,但船的马力和破冰能力将大于“雪龙”号。今后,“雪龙”号将主要承担我国极地考察的物资运输和人员输送任务,以科学考察任务为辅。

  “拥有一艘我国自主建造的破冰船,是我国几代极地人的梦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相信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魏文良说。

  由于地球南北两极气候严寒,被厚厚的冰层所覆盖,拥有性能好的破冰船是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关键,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在环北极国家中,俄罗斯、加拿大、美国、芬兰、瑞典、挪威等国都拥有一支强大的破冰船队。其中,俄罗斯最多,拥有20艘破冰船,含7艘核动力破冰船,大部分用于北冰洋,2艘用于南北极考察;加拿大有6艘破冰船,主要用于北冰洋;美国有4艘破冰船,都是南北极考察船;德国、荷兰、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也都有破冰船,用于南北极考察。

  1984年,我国首次开展南极考察使用的是“向阳红10”号,这是一艘普通船只;1986年开始使用的“极地”号,原系芬兰劳马船厂建造的一艘具有1A级抗冰能力的货船,我国购进后,投资750万元改装成南极科学考察船,在完成了6个南极航次考察任务后,于1994年退役。

  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建造,原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设计破冰能力为B1级。2007年,我国投资2亿多元对“雪龙”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更新改造,提高了船上自动化程度,装备了多套科学调查设备,调整了实验室布局,更新了通信导航设备,改造了生活设施。但与国外先进的极地考察破冰船技术与完备的科学考察设备系统相比,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此外,“雪龙”号的科考时间也严重不足。目前,我国的南北极考察的后勤物资运输、人员输运和海洋科学考察任务全都依靠“雪龙”号。在恶劣的极地自然环境中和有限的工作时段内,一艘船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无奈之举致使海洋科考时间被迫大量压缩和挤占。

  魏文良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开通在即,用于极地冰区航行的船舶今后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我国计划建造第二艘极地科学考察船,还将为提升我国破冰船的建造能力带来契机。
责任编辑:赵健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