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南京中考招生咨询会上职业技术学校吸引家长和中学生
2009年9月11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就业率达95.77%,中职就业率连续四年超过95%。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已超1000万人,在校生逾3000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半,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已经实现。
改革开放30年来,职业教育从复苏走向发展,不断壮大。截至去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已有14767所,年招生规模达810万人,在校生2056万人;高等职业院校全国共有1184所,年招生规模达310多万人,在校生900多万人。
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中职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分别是95.6%(2006年)、96.08%(2007年)、95.77%(2008年)。与此相对的是,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却落后了。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平均就业率仅为70%,比同期中职就业率低25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高就业率背后的优势到底在哪儿?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职业教育优势有三:
一是我国职业人才缺口较大,市场供需不平衡。进入就业市场的劳动力结构,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具有中专、职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劳动力;然后是初中以上学历,年龄在18~45岁之间的低技能劳动力;再是初中及以下学历,无技能、高龄劳动力。这三种劳动力占市场比例约为30%∶30%∶40%。而目前企业需求量最大的,是第一种,其次是第二种,三种需求的比例约为50%∶40%∶10%。
可以看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集中在技能型人才上。就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先前表示的那样:“从总需求上讲,我国确实缺乏技能型人才。”另有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将达1746万人至2665万人。
二是国家的大力扶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介绍,中央财政从2005年开始,拿出100亿元用于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要建2000个用于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建设1000个县级职教中心,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同时,国家还计划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每年拿出近180亿元,用于资助中等职业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部部长周济就曾说,目前约90%的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都能享受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
三是天然的就业优势。职业教育以就业为核心,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很多学校遵循“一年学基础、一年学专业、一年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十分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紧跟市场,学生毕业后进可升学,退能就业,选择灵活。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职业教育的前景表示乐观。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在7月29日的《光明日报》撰文说,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职业教育无形中被降格为“低层次教育”和“断头教育”。时下很多人认为,既然初中毕业后是打工,中职毕业后同样是打工,而且工作内容和工资水平相差无几,那三年职业教育简直是浪费时间。
可见,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并未彻底改变,高就业率背后还有隐忧。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职业教育的隐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认同度不高,毕业生社会地位低。河南省某技校学生就曾感慨,即使职业教育就业率再高,也总被认为是“二等教育”,是学生在上不了一本、二本、三本之后的无奈之举。此外,优秀技工工作累、工作环境相对较差,社会地位也不尽如人意。“这样下去,职业教育怎么能健康发展?”
其次是师资力量较弱,教师素质亟待提高。有山东省沿海地区某技校教师指出,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很多人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都不强,重理论、轻实践,脱离生产实际。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不到系统的文化理论知识,又不能掌握实践技能。“现在不少授课老师还是书本中来、口头上去,学生每天在黑板上学开车,搞电焊,病虫预防等,这不是很荒谬吗?”
职业教育的隐忧还体现在招生混乱上,国家监管力度不够。湖北郧县某中学学生曾表示,不少职业学校为抢生源,搞有偿招生,招一名学生就给学生所在中学几百元“好处费”。有的地方甚至采取“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只允许学生在县辖区内的职业中专就读。有的地方还用行政手段,给学校下达“指标任务”,完不成任务的实行“考评一票否决”。“这样的职业教育真发人深思。国家应当在职业教育的规范、监督、管理上下工夫,不要把巨大的投入白白浪费了!”
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都带来不小压力,于是各国均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希望能够借助职业教育的天生就业优势,提升就业率。其中,德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德国拥有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学生在读完小学后,会根据父母意见及自己的成绩、潜能、个性和爱好等综合评价,分别进入职业预科学校、实科中学(是一种新型的学校类型,既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的性质——编者注)、文科中学或综合学校。与中国不同,德国拥有重技术的职业教育氛围,学生不会因上职业学校抬不起头,于是很多德国学生很乐意选择职业学校。
为此,不少专家建议政府注意引导舆论,建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职业教育氛围,并缩小职业间的差距,提高劳动者和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从而改变社会对“蓝领”人才根深蒂固的偏见。同时还应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基础建设,从管理、师资、投入、生源等方面改变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让职业教育真正从教育的边缘走向中心,从弱势教育走向主流教育。(田栋栋)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