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10月8日晚,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第2009118期开奖,河南安阳彩民获3.599亿元大奖。 中新社发 司海英摄
中新网10月16日电 (秦欣) 河南安阳那位以88倍投注中得近3.6亿元巨奖幸运儿的身份,近日引发全国关注。究竟是该保障个人的隐私权还是顺应公众的知情权,网民、专家学者及各界媒体均有不同的声音。
规定是否“套住”公众知情权利? 自从安阳出现中了3.6亿的“中国彩王”后,网民便一直质疑彩民是否存在造假行为以及何时睹得“庐山真面目”。确实,一些人提出的质疑不无道理。尤其是联想到之前,彩票开出巨奖的案例已在一些地方上演。虽然河南省福彩中心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此次巨奖产生的细节,并表示此次开奖真实有效,质疑之声仍不断。更多的人希望看到的是到底何人领奖以及3亿多元的真正去向。
透过公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可以发现其背后隐藏着很多含义:保护中奖者的隐私权是否可以漠视公众的知情权?如何平衡好隐私权与知情权?福彩中心是不是应该站出来公开澄清中奖过程是否公正合法?
但依据《彩票管理条例》,福彩中心只有披露销售情况、开奖结果等情况的责任;擅自披露彩民的个人信息是违法的。条例第25条规定,彩票中奖者应当自开奖之日起60个自然日内持有效证件到指定地点兑奖;逾期不兑,视为弃奖。条例第27条规定,彩票发行机构、彩票销售机构、彩票代销者以及其他因职务业务便利知悉彩票中奖者个人信息的人员,应当对彩票中奖者个人信息予以保密。条例第40条又规定,泄露彩票中奖者个人信息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正是由于上述规定的存在,大奖诞生地——安阳梅园庄福彩投注站,其老板娘陈桂霞在各家媒体记者的“轮番轰炸”下表达模糊、三缄其口。而河南福彩中心的负责人则明确表示,兑奖完成后,将根据中奖彩民本人的意愿确定披露信息的“深度”。
彩票业的公信力再次被提上台面 《工人日报》的评论说,赢得彩民公信力的方法,其一在于加强监管;其二当在信息透明。在巨奖“神话”频出的情况下,第三方监管机构的介入应该是提升公众公信力的有效措施。
巨奖的诞生,在短期内会刺激彩票的销售,而长期来看,则令人对中国彩票业的未来发展多有忧虑。成倍下注——成倍获奖的微小概率不时变成现实,一起起“超级神话”的上演,可能逐渐加重着人们对彩票公信力的质疑。
与此同时,彩票业本身也时而爆出黑幕:2001年12月到2002年11月,深圳“彩世塔”公司利用承销彩票之机,先后在17个城市作弊20起;2004年,西安闹出“宝马彩票风波”;2009年,深圳有人用“木马软件”制造出3305万元福彩大奖……尽管类似事件是偶尔发生,但在公众中的影响恶劣。
而赢得彩民公信力的方法,其一在于加强监管;其二当在信息透明。对于巨奖“神话”本身,第三方监管机构有必要进行务实有效的调查,甚至在“有错假设”的前提下,对于开奖过程、中奖人与发行方关系等情况进行详尽调查,并对中奖者予以相应的后期跟踪,并将相应结果向社会公布,惟此,巨奖“神话”的公信力难题才有可能解决,中国彩票行业的长期发展才会更有保障。
《羊城晚报》的评论指出,对彩票事件的敢于质疑,说明了民众在经历多次公共部门弄虚作假以后逐渐成熟起来,他们希望社会生活的透明、公开,这和前些年人们遑论行使“知情权”,连“知情权”三字为何物都不知道相比,实在是个可喜的进步。如果怀疑的力量足够强大,形成一种舆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那么它会推动模糊事件一步步走向真相大白。另一方面,由于群众越来越聪明,质疑的要点和方式也越来越专业,那么就要求政府内部把各个环节更规范化法制化,这样腐败分子的可乘之机小而又小,同时也提高了政府部门的素质和公信力。
隐私权与知情权应在博弈中平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商业法研究会理事乔新生教授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巨奖得主有权保持沉默,公众如果强迫他公开个人信息则不是“公民意识”而是一种“暴民意识”。
无独有偶,专门为彩票作过专题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向媒体表示:“中奖彩民具有隐私权,应该得到保护,这一点毫无疑问,也是彩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的。对于彩民而言,他有权决定"是否公开自己的中奖隐私",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公开自己的隐私"。”
刘俊海同时亦表示,但是,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作为一般彩民或者公众,他们具有知情权。而彩票管理条例没有提到公众知情权的问题,也没有提到彩民隐私权应当保护到什么程度。既然中奖彩民的奖金来自广大彩民购买彩票的价款,社会公众当然享有知情权。
刘俊海认为,有关部门应当协调这两种权利,比如和中奖彩民进行沟通,将中奖彩民认为不敏感的信息向公众公开,或者通过技术手段,比如隐去其姓名等,向公众介绍其买彩票的过程等情节。协调好这两种权利,是一门艺术,有关部门需要认真研究,不能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这位身份由简单的“彩王”变为法律话题的“风云人物”是否现身?何时现身?到领奖截止日那天(开奖后60天)才能见出分晓。有关隐私权和知情权的矛盾与博弈之争则不会消失,话题仍将继续延烧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