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岁大栅栏西街重张
18处老建筑保留原模样 11家老字号聚集青云阁
斑驳的牌匾、雕花的门廊、清末民初北京四大商场之首的青云阁、鲁迅光顾480多次的玉壶春茶楼、蔡锷结识小凤仙的普珍园菜馆……昨天,旧时的护国观音寺街、今天的大栅栏西街,带着自己600年的深厚文化积淀和众多传奇故事重新亮相。记者昨天从宣武区政府获悉,大栅栏西街已完成保护修缮,这标志着大栅栏保护修缮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整个大栅栏地区的修缮整治工程预计10年内完成。
大栅栏将和琉璃厂贯通
大栅栏西街保护修缮工程总投资约2.44亿元。以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风格作为基调,对沿街建筑修缮整治,整条街形成了传统中式建筑、民国式建筑、西式建筑相协调的中西合璧式整体风貌格局。18处文物级建筑原汁原味保留下来。地面全部用青白石铺就,就连井盖也经过专门设计,上面雕刻了观音寺的图案,并镌刻着“护国观音寺街”字样。
按照规划,大栅栏西街将承担衔接大栅栏和琉璃厂两条特色街区的功能。今后,沿大栅栏向西,穿过大栅栏西街后,将可直达琉璃厂,从而将3条街串成“文商旅一条街”。
再现“小吃一条街”胜景
在不少老北京记忆中,能到门框胡同热热乎乎地吃碗卤煮、来份儿褡裢火烧,是很幸福的享受。昨天,小肠陈、爆肚冯、年糕钱、豆腐脑白、奶酪魏、茶汤李、羊头马、瑞宾楼褡裢火烧等11家老字号小吃重回大栅栏西街的青云阁,再现了当年“小吃一条街”的胜景。
“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四季平安……”在伙计洪亮的吆喝声中,一楼的著名小吃老字号开门迎客。“羊头马”的第七代传人马国义高兴地说:“我们老辈子人都是挑着担子、推着独轮车在大栅栏起家的,这儿不但有老地方,更有老记忆、老街坊,有点回家的感觉。”
暂不考虑引入洋品牌
大通铺上坐着吃炸酱面的老外;背包客被热情的老北京请到家里歇脚;在绸布店里订做旗袍的说不定是大使夫人……昨天,宣武区副区长李岩对记者表示,这些大栅栏西街已有的、外国旅游者钟爱的旅店餐厅,正是西街特色旅店的引领者。考虑到整个西街的建筑形式,暂不考虑引入“洋品牌”。
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字号谦祥益的丝绸博物馆正在建设之中,西口的观音寺也正在腾退整修,并计划作为公益景点开放。
晨报记者 王萍
晨报资料
大栅栏西街和青云阁
大栅栏西街东起煤市街,西至樱桃斜街和铁树斜街东口的交汇处,全长323米,宽6米。大栅栏西街33号是有着200多年历史的青云阁。“青云阁”由晚清三朝元老、著名书法家何维朴题写,取意平步青云。青云阁是目前北京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的轿子楼建筑,是清末民初北京四大商场之首,台球这一运动最早就由青云阁引进的。鲁迅先生常光顾青云阁里的玉壶春茶楼,最爱吃春卷、虾仁面。康有为、梁启超等名人也经常来此品茗会友。蔡锷将军与小凤仙的奇缘也开始于青云阁,电影《知音》曾在青云阁拍摄。
新闻特写
“京华客栈”里住着老街坊
“京华客栈”、“食为先”、“饮且食”、“寿而康”……一块块斑驳的牌匾似乎讲述着老街的车水马龙。在这里,不经意间,也许就能坐在鲁迅先生小酌微醺的酒座,感受着文人雅士的风雅或是市井百姓的随性。
63岁的董阿姨和众多老街坊住在“京华客栈”改成的大杂院中。由于岁月的流逝,京华客栈的匾额已模糊难辨,但门脸两边的五色琉璃贴花砖能让人想象出当时的繁盛。“以前全是木结构的二层楼,1976年地震后都改成了洋灰水泥的了。”客栈本名“连升店”,取“官运亨通、连升三级”之意。“我们老两口带着俩闺女4口人住在这儿。”董阿姨笑着说,“虽然挤,但怎么也不愿意离开这儿,这就是故土难离吧?”
晨报记者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