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0亿人口仍在经历无粮日
本报专访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副执行干事———
今天是第29个“世界粮食日”。记者昨天采访了正在访华期间的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副执行干事西苏卢女士。
“世界粮食日”就是“无粮食日”
记者:您此次访问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西苏卢:首先是参加WFP与中国合作30周年的庆祝纪念活动,其次是宣布对李宁先生“WFP反饥饿亲善大使”的任命,以及与中国相关部门的官员见面。我还前往宁夏参观了WFP的三个项目点,分别是饮用水、梯田和绿色大棚,与当地受益者交流。当地农民告诉我,参加绿色大棚项目后,收入增加了四五倍,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记者: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WFP在新闻稿中为什么说“世界粮食日”就是“无粮食日”?
西苏卢:我们希望借此提醒大家,对世界上超过10亿的饥饿人口来说,他们的餐桌上仍然没有食物,“世界粮食日”对他们来说仍然是“没有粮食的日子”。
金融危机使筹款难度加大
记者:金融危机造成了饥饿人口的增加和WFP募款数量的减少,WFP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西苏卢:我们的确进入了一个复杂的阶段。虽然全球陷入经济衰退中,但在非洲等很多地区,粮价依然高昂,人们买不起粮食。再加上更多的人失业,情况愈发复杂。WFP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比如在利比里亚我们建议政府要求学校在周末不放假,因为对于那里的许多孩子来说,学校供膳是他们一天当中吃到的唯一一餐饭。在布基纳法索,我们会发放一些现金或者抵用券,来弥补收入和粮价之间的差距。
记者:在当前的情况下,WFP募款的难度是否增加了很多?
西苏卢:的确是这样,因为我们的许多捐赠者自己也面临财政困难。但是还是有一些国家和组织加强了对WFP的捐助,比如中国就一直在提高捐助额,还在联合国呼吁其他国家增加对WFP的捐助。当然,我们仍然面临日益高涨的需求带来的挑战,截至目前,WFP今年67亿美元的预算仅仅募集到了将近一半,我们仍然期待今年能完成目标。
中国粮食自给自足对世界是一大贡献
记者:中国保持粮食自给自足,对稳定世界粮价起到了什么作用?
西苏卢:去年国际上曾经有一些预言,说今年中国将进口更多粮食,而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我们希望中国能够继续保持粮食自给自足,因为如果中国增大进口,将进一步推高全球粮价。中国粮食自给自足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记者:WFP是否会因为预算的减少而关闭在某些国家的办公室?
西苏卢:WFP采取的办法是平摊资源,减少配额,而不是关闭办公室。比如我们将减少一些地区对成人的粮食供应量,保证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弱势群体的需求。我们不希望彻底关闭任何项目,这不符合我们的目标。我们所做的应该是优化和改善。
WFP引导饥饿人口应对气候变化
记者: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人道主义粮援机构,WFP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哪些措施?
西苏卢:其实早在“气候变化”成为时髦词汇之前,WFP就已经开始采取针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了,因为饥饿人口通常都生活在气候恶劣、土壤恶化的地区。WFP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措施是引导当地人去适应和改善,而不是大规模地移民和迁徙。比如在埃塞俄比亚山区,我们引导社区民众种植树木、保持水源和土壤、开发梯田、尝试不同的种植方式等,来保证他们的粮食安全。我们进入中国30年,也与当地政府和人民合作在中国种了2.8亿棵树。
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员工安全
记者:前不久WFP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办公室遭到了自杀性爆炸袭击,造成了人员伤亡。WFP在未来将如何应对这样的安全威胁?
西苏卢:WFP的工作是建立在公正公平、没有政治倾向性的基础上,唯一的评判标准是饥饿人口的需求,所以很难理解袭击者会把WFP列为目标。对这样的暴力血腥行为,怎样谴责都不过分。当你面对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达到目标的袭击者时,很难用常规的办法来防范。但是WFP一定会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员工的安全,并给受伤人员以最好的医疗救治。作为WFP员工,以前很难想到牺牲自己生命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工作是挽救别人的生命。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必须活着才能继续帮助别人。
记者:中国从WFP受援国变成援助国,双方合作进入了新阶段,是否有新的计划和合作方式?
西苏卢:现在我们探讨比较多的是如何与中国合作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验证明,饥饿可以在一代人中消除。
本报记者 贾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