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微妙变化对中俄外交心理产生影响
来源:
中国广播网
2009年10月16日11:58
10月13日下午,中国与俄罗斯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共同出席。图为中俄军方有关负责人签署两国政府关于相互通报发射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的协定。中新社发任晨鸣 摄
中新网10月16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6日刊出社论《中俄仍需增加互信提升关系》指出,全球经济危机凸显了中俄两国在近年来国际地位的变迁,一些微妙变化无疑将对双边外交的心理层面产生长远影响。
文章摘编如下:
俄罗斯总理普京刚在14日结束了对中国的三天正式访问,并在访华期间与中国总理温家宝举行了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在14日会见了普京,并指出中俄两国需要进一步增强政治互信,加强战略协作,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上新的高度。
两国在普京访华期间签署了包括能源、运输、航天、海关、人文领域等十二项合作文件,两国工商界人士也签署了高达40多亿美元的合同。虽然中俄近年来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然而亲近的程度相较于中国整体的外交成就,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俄罗斯只是中国第十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俄罗斯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与中韩贸易额相比,中俄贸易额仅及其三分之一。
中俄贸易合作的局限性在使用美元的问题上可见一斑。尽管中国副总理张德江在普京访华期间表示,两国将推动在边境贸易使用人民币和卢布,汇率剧烈波动的俄罗斯卢布并不见得会受到中国商人的欢迎;同样地,人民币只能用来购买中国产品。就短中期而言,美元依然是双方必须依赖的交易货币。
全球经济危机凸显了中俄两国在近年来国际地位的变迁,依赖中国继续持购美元国债的美国提出了中美平等合作的“G2”说,中国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估计也可以达到8%增长的预定目标;反观俄罗斯,经济危机使得它的经济增长可能出现负10%的下场,中国强大的外汇储备让急需外部资金的俄罗斯不得不调整对待双边关系的旧有心态。
此外,中俄关系的微妙变化也呈现在技术领域。一路来单向从俄罗斯输入技术的中国,这回签署了向俄罗斯输出高速铁路运输技术的备忘录;产煤大国的中国今后也可能向俄罗斯输出煤的液化技术。这些变化无疑将对双边外交的心理层面产生长远的影响。
两国的经贸合作固然促进了共同利益,但在经贸合作本身以及之外的政治、安全领域的互信,则依然有待进一步加强。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在普京访华期间,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订了协议,向后者供应每年70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但是在石油供应问题上,虽然两国原则同意俄罗斯供应中国价值1000亿美元的石油,铺设油气管道等争议性细节使得供油合作还处于交涉阶段。
普京本次访华在这方面并非一无所获,双方所签署的发射弹道导弹和商用舰载火箭通报协议,建立了重要的军事互信机制,对于拓展两国今后的战略互信空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双方此次在能源领域的具体合作,也说明两国确实存在不少共同的利益。共同利益是邦交的基础,作为世界大国,中俄深化互信,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