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万象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杭州市出现板车乞儿 家人以为是去表演杂技(图)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2009年10月18日11:43
村民说,这就是带孩子出去“耍把戏”的刘氏兄弟家。
村民说,这就是带孩子出去“耍把戏”的刘氏兄弟家。

  本报记者奔赴河南调查幕后老板

  自己儿子在家读书 “租”来孩子乞讨

  《板车乞儿,你究竟是谁?》后续

  本报记者 解亮 朱寅 文/摄

  “板车乞儿”持续关注中。

  昨天凌晨,本报两名记者已经抵达河南,并前往乞儿来源地一探究竟。与此同时,对于出现在杭城的“板车乞儿”动向,本报记者以及警方也一直在密切关注。

  飞机、火车、汽车、三轮摩托车,借着这4种交通工具连轴转的帮助,历经12个小时,昨天上午10点,记者终于找到了河南省商丘市安平镇刘阁村。

  这里,就是早报记者先前24小时跟踪、追寻在杭州出现的“板车乞儿”时,大致确认的幕后老板刘炳涛、刘炳祥兄弟俩的老家。

  提起“耍把戏”村民就想到“热闹”

  深秋的中原大地,早晚已趋寒凉,此时正是收获季节。安平镇大大小小的道路,几乎都成了晒谷场,时有老农出现在路旁,翻晒着平铺在路旁的苞谷。

  帮记者带路的三轮车师傅刘大福,提起刘阁村,第一反应就是那里的路太差,“还好今天天晴,不然你们给再多钱,我也不愿意去,都是泥路。”

  和镇上所见一样,这里家家户户都在晒苞谷。一只黑色的土狗,卧在进村的路口,看见人来了,立即狂吠了几声,接着转身向村内跑去。

  两个孩童正拿着矿泉水瓶嬉戏。记者拿着之前拍到的“板车乞儿”照片,问孩子们可曾见过他。“他好可怜啊!”孩子们摇着头说,不认识。

  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圈,发现这个村子并不大,看上去只有几十户人家。当问到第8个村民,才得到了一些有效线索,“刘炳涛好像在外地,一般不回家的,他还有两个兄弟,都在外地,带人‘耍把戏’的。”

  提起带人出去“耍把戏”,围观的村民似乎想起了什么:“你是不是找‘热闹’啊?他家在村西边。”

  有村民介绍,刘炳涛的小名叫“热闹”,家住刘阁村西南边,“不过他家好像没什么人,经常大门锁着的。”一个自称刘金贵的男子说。

  孩子是附近杂技学校找来的

  三轮车开上土路,不到两分钟,又一处村民聚居区出现在路旁。途中,一位穿着黑汗衫的老农,正翻晒着苞谷,三轮车驶过时,他抬头望了一眼,之后一直盯着目送。

  附近村民说,村里是有一个叫刘炳涛的人,他还有两个兄弟,都在外地带人“耍把戏”。

  顺着村民所指的大院,终于找到了正门。院子面积很大,足有四五百平方米;沿围墙西北两侧,砌起了两排平房,看上去更像厂房。一位头发花白的农妇,带着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正靠在墙边。

  农妇显然不大欢迎陌生人打扰,立即坐直了身子问:“你们找谁?”听完记者来意,农妇说:“我不认识什么刘炳涛,你们找错了。”但身旁单纯的男孩则脱口而出:“刘炳涛是我爸爸。”

  农妇这才承认,她就是刘炳涛兄弟的母亲,而记者之前留意的黑汗衫老农,正是他们的父亲。

  “他们很久没回来了,估计要过年才回家,带着孩子们在外面赚钱呢。”刘父说,大儿子(刘炳涛)去年开始带人在外面“耍把戏”,而二儿子(刘炳祥)“入行”年头还要长些,“炳涛原来在家办了个生产塑料颗粒的厂,亏了不少钱,后来就带孩子出去了。”

  “孩子都是从附近杂技学校找来的,经过老师和家长同意,再签订合同,才能带出去。”刘父说,按现在的“行情”,带个会杂技的孩子出去,每个月至少要给孩子家里1500元。超过3个月不付钱,家长就会领孩子回家。

  “为什么不带自己的孩子出去‘耍把戏’?”记者提出疑问。“他儿子要读书的,现在都上4年级了。”刘父说。

  现在愿意跟出去学杂技的孩子少了,“资源”有些匮乏。刘父说,“他们现在带着的,很多不会杂技的,但也能讨钱。”

  说到这里,刘父停了下来,蹲在路边不停抽烟。

  当记者直接指出,刘炳涛兄弟带着“板车乞儿”在杭州等地时,刘父刘母开始沉默,随即转身离开。

  附近围观的村民,好奇地追问记者,“这些孩子不是去表演杂技吗,怎么变成拉板车的了?”“孩子父母要知道了,肯定心疼死了。”

  “耍把戏”产业链的没落

  刘阁村是安平镇的“贫困地带”,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时能看到。

  至于打什么工,村民刘荣福说,一些在城市打工,部分在附近跑运输,当然也包括一些带孩子“耍把戏”走社会的。

  “我们村里一般的经济来源就靠种地,玉米和麦子。玉米一年收两次,每次大概能赚五六百元;而麦子一年下来每亩大概能赚1000来元。”刘荣福跟记者聊起当地经济状况。

  “每户人家一亩到一亩半地吧,所以一年的收入也就两三千元,你看我们连房子都造不起喽。”刘老汉声音低沉,有些无奈。

  村子东面,记者遇上了一个穿白衬衫、灰西裤的男子,看样子见过大世面。“白衬衫”也姓刘,这两天外面生意冷清,刚回老家。

  说起这一带“耍把戏”的事,“白衬衫”略知一二。

  “七八年前,太康县温良村那边杂技学校很多,我们这有人带孩子去演,也有外地人专门跑到那去招人。那时候学这行很火,附近几个村都有。”“白衬衫”说,但这几年,杂技生意不好做,学的孩子也少了。

  “演杂技来钱快啊,只要学校老师、家长同意,签下合同,招人的至少每月得给家长1000多元钱。这还是三四年前的价格。”

  一个月就是1000多元钱,这对附近村民来说,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正因为如此,很多当地的家长不惜让孩子从小远走他乡,也有跟着孩子表演收钱的。

  但大概从两年前开始,不少杂技学校被整治,杂技生意慢慢萎缩(记者随后从安平派出所徐少中指导员口中证实了这点。当年“宁波卖花女”事件发生后,鉴于这一带杂技学校情况混乱,当地政府曾开展了一次整治,关停了不少)。此后,有人开创了新的“赚钱手法”——利用孩子博同情赚钱,类似“板车乞儿”。

  “那些街头要饭的实在太苦了,我们村应该是没有那样的孩子,也不是从附近学校招去的,这些孩子从哪来的,我就说不上喽。”

  “新赚钱手法,是不是得给孩子涨工资?”记者从侧面向“白衬衫”打听,早报之前报道过的“板车乞儿”每月2500元的事情。

  “这些要饭的拿多少,我不知道。不过在我来看,管吃管住再每个月给2500元,不太可能啊。”对这个话题,“白衬衫”不愿说太多。不过对于记者问的刘炳涛兄弟是不是在用“新赚钱手法”时,他含糊地应了一句:“他们家的人干这个好多年头了,规模挺大。”

  记者询问附近一些杂技学校的地址,但“白衬衫”说:“安平镇上原本有一家,但早就关门了;温良那边的好像也很难找,因为政府整治过了。”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