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抢先报名,万松书院大门外排队入园,万松讲堂里早早占座,从刚入学的孩童到古稀老人,没座的站着听,站不下就趴窗台,这一切都是为了听一堂讲座。
谁的讲座有这么大的魅力?“网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
昨天,袁腾飞主讲的“南宋文化对杭州的影响”在万松讲堂开讲,虽然控制了入场人数,还是爆满,工作人员连连感叹:“这已经是人数的极限,再多就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啦。”
袁腾飞被历史学家戏谑为“说历史相声”,不过昨天现场很多人都感叹:“要是我小时候遇见这样的历史老师就好了。”感叹完了就去售书处排队,不少粉丝“藤枝儿”手中拿了不止一本书。
不管怎样,如果昨天你听了讲座,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袁腾飞是一个能让人爱上历史的好老师。”
羞涩憨直幽默谦虚
“带着20岁的羞涩、25岁的憨直、30岁的幽默、35岁的谦虚。本人比上镜更帅气年轻。”一位美丽的杭州女孩听完讲座后,给1972年出生的袁腾飞这样的点评。
昨天他身着灰色中山装来到万松书院,记者问他:“衣衫崭新,是特意做的?”“不,这是《百家讲坛》的‘演出服’。”袁腾飞腼腆地笑笑,他正在《百家讲坛》录制《塞北三朝》,这是20多集之后的出镜服装。
袁腾飞对岳飞十分尊崇,这是他第一次来杭州,他第一个希望去的地方就是岳王庙。17日,他冲进岳王庙就直奔岳王像前准备跪拜……之后还向景区工作人员建议:“岳王庙能不能添设些拜垫?”
引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句子,袁腾飞这样表达他对杭州的喜爱:“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何日更重游?”
杭州人,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江南是文章锦绣地,在清朝所有状元中,江浙两省占了60%。杭州人就更应该“为往圣继绝学”,学习历史。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历史是个好东西,大人物学了,可从中吸取治乱兴衰的教训。
普通百姓学了,可以学习人生态度和其中的宽容与智慧——有的时候你觉得领导给你穿小鞋,你觉得冤,读读历史,你觉得你有岳飞冤吗?
历史可以终身学习,终身受益,什么时候学都来得及。
西湖之所以有价值,不仅仅因为自然山水,还因为杭州拥有许多历史、名人、典故。你能想象杭州没有岳飞、于谦吗?“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你去一个新的地方旅游,看的只是山水,而看不到更深层次的东西。
今年两会上,还有中科院院士提议,说不管文科理科,都要学习历史,说白了,就算和人聊天都能用得着。在我们国家,高一只有两本《中国近现代史》,而出国的又以理科生居多,他们出了国,却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说不上了,这不就是“有技术没文化”吗?
学习历史,其实也是学习一种对往昔生活的尊重,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你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和你有相同相似境遇的人,吸取他的人生经验和教训,这能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敬畏充满爱,而不是充满挑剔充满恨。
中国要复兴,应学习两宋,而非汉唐
中国现在提复兴,应该学谁?多学两宋、少宣汉唐。两宋经济发展,文化发达,个人自由,政治开明。
人们心目中的汉唐和历史上真正的汉唐并不一样。
一直说汉唐先进鼎盛,来看看它们都繁荣了多久。
西汉初期,为了稳定时局,拉拢匈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休养生息。直到汉武帝时才平息了外患,昭帝、宣帝就慢慢衰落,直到东汉“光武中兴”,才又短暂地兴盛了一段时间,所以说汉朝真正兴盛强大的时间,只有汉武帝在位时期。
至于武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武帝的武功:“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再说唐朝,有人计算了唐朝版图最大时,疆域足有1600万平方公里。但是这1600万平方公里又维持了多久?3年。况且古代的疆域概念不同于现在的版图概念。前者只是势力范围,后者才有明晰的界碑。
为什么我说要学宋朝?
北宋时国家总收入最高的年度达到1.6亿两白银,南宋时也有1亿两,有人计算得出,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到了全球的80%;而明朝最高时是1500万两,在张居正改革前跌到250万两,是南宋的1/40;哪怕是清朝的辛丑年,已经有了现代工业,总收入也只达到8800万两。
两宋创造了经济奇迹。
在提到杭州的诗词中,白居易描绘了自然风光,“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而柳永《望海潮》则书写了杭城的繁华和生活的富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一将功成万骨枯,国富国强并不意味着民富民强,汉唐就是这样。只有民富,才是真正的富强。
两宋时期,读书人最幸福
中国政治平民化是在两宋完成的,这时期的读书人才是最幸福的读书人。
在宋朝,科举录取的名额大大增加,科举也变得更加规范,有专人密封、誊写试卷——考官根本看不到考生的亲笔字,还有皇帝亲自面试——公平性大大增加。而且自宋以后,英雄不问出处,在宋朝录取的进士中,往上三代是白丁的进士数占到50%以上。
有几代皇帝甚至规定,高干子弟不可参加科举,只可以参加专门的考试,避免他们和白丁不公平竞争。
宋朝俸禄、粮饷支出是历朝历代中最多的。明太祖号称养兵百万,可是他不费自己一粒米,这些士兵都是职业农民、兼职军人;而宋朝高峰时的120万士兵全是职业军人,要养活他们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何况还有官吏。
光是中书门下宰相,再加枢密院,宰执人数一共10多人,每人每年的俸禄就相当于今天的300万人民币,等于当时24000亩土地的年度总收入,这还不包括奖金。意味着他们不用贪赃枉法,就能过上体面、豪奢的生活。
宋朝书院鼎盛,当时也是应试教育,也有类似《高考满分作文选》,不过这上面的文章,可是真正状元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