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大户”市建交委今接受市人大督办
7年了,莘松路还是这么堵!
见习记者 陈珍妮 报道
今天为市人大代表书面意见督办会第六日,也是最后一日。
下午,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带队,与部分人大代表一同赴市建设交通委进行“上门”督办。在接受此次“打包”督办的八家单位中,建交委主/合办书面意见数量位列八家之首,可谓“意见大户”中的“大户”。
莘松路隧道长期拥堵问题、加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道路配套和减轻施工对周边影响、推广自行车免费租赁、增加交通道路建设中的便民措施、增设公交卡销售、回收点、加快启动越江大桥、林海公路、 A3高速公路等……
在市建交委主办的书面意见中,涵盖市民普遍关注的多个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集中反映了“出行拥堵”、“施工扰民”、“配套设施未跟进”、“路牌门牌不规范”等多个城市管理中的顽疾和难点。
记者选择了书面意见中集中度最高、与市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几个热点问题,采访了10余位提出相关书面意见的人大代表。结合市建交委的办理情况,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这些书面意见的落实情况。
交通建设
代表追问“莘松路拥堵7年何时能畅通”
近年来,随着莘庄、新桥、九亭等区域人口导入和经济发展,交通出行需求大增,而道路设施相对不足、交通出行不便的矛盾日益突出,集中表现在莘松路严重拥堵。
“莘松路从2002年开始就堵起来,闵行、松江的居民反映强烈,但快7年了,还是这么堵! ”人大代表钱丽萍为此提交了书面意见《吁请两区政府加快对莘松路隧道长期交通拥堵问题的处理》,建议“两区政府应拨出一定财力共同加快对松莘路隧道进行拓宽改建工程,保证闵行、松江两区居民们都能正常出行。 ”
莘松路隧道处于闵行区版图内,管辖却分属闵行和松江两个区政府。多年前由松江区政府自费修建后,带动了周边地区飞速发展。随上海康城、莘闵别墅区等多个住宅区,乐购、华联、莘庄医院等大型配套项目的入驻,建筑密度和人口激增,在交通高峰时段常排起绵延数公里的长队。
莘松路既为莘庄镇内部交通服务,又承担大量过境交通,客货混杂,原本二车道的莘松路隧道早已无法承受目前的车流压力,周边居民、企业一直呼吁要求扩宽该隧道,并希望增设A8下匝道。
据钱丽萍代表介绍,由于拓展莘松路隧道耗费财力巨大、牵涉多个部门,两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也怕影响自身路段交通,这些年中只采取了在各自区域内进行打通断头路,部分路段进行大修等道路梳理和分流方法,拥堵问题至今都未明显改善。
建交委回应“沪杭高速收费口年底外移”
市建交委对此回应,沪杭高速(A8)入城段改造和收费口外移工程已经实施,计划今年年底建成。届时,莘庄收费口将西移至松江新桥,新桥至莘庄段高速公路将改造为高架形式,地面道路将作为地区道路使用。此外,闵行区同步对周边道路进行规划梳理,包括在康城小区周边增设莘福路、西环路等南北向道路,引导车流改走沪杭高速地面道路进入市区。
目前闵行区已采取莘庄城区禁止货运车通行、莘松路安装中央隔离设施等措施“排堵”,下一步将调整警力部署,延长高峰疏导时间等;将隧道三条车道中间一条改为可变车道,根据交通潮汐特点及时调整,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优化交通信号灯绿信比,适当延长东西方向绿灯时间,增加车辆通过数。
但钱丽萍代表表示,对A8(沪杭高速)莘庄收费口西移和地面拓宽改建,实际上“治标不治本”,最有效的分流方法是选取适当位置设立一个下匝道口,“在莘松路隧道扩展工程完成前,要采取各种措施疏导交通,迅速改变目前隧道内人、机、非机动车混行的局面。 ”
市政管理
虹桥枢纽工程建设扰民严重
作为世博会重要配套工程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目前进入冲刺阶段,但施工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出行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据人大代表夏红介绍,枢纽周边主干道路仅两条。由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面积很广 (仅核心区域就达12.8平方公里),施工带来的道路改道、大量施工车辆(土方车、水泥搅拌车等)进出占道等,使得本已压力巨大的交通道路不堪重负,每天上下班高峰期间近乎瘫痪。以北翟路为例,正常情况下15分钟的车程,需要两个多小时。
同时,施工车辆偷倒、乱倒渣土现象普遍,造成粉尘污染特别严重。“周边居民根本无法开窗。即使不开,家中每天也是厚厚一层灰尘。当地部门虽然全天候清扫洒水,但对于巨大的施工量和粉尘量,无异于杯水车薪。 ”夏红代表补充道,“施工车辆昼夜连续工作,噪音污染让许多离马路较近的居民常半夜惊醒甚至整夜无法安睡。 ”
“工程建设非常时期,居民们能够理解和容忍暂时的不便,但长周期高强度的干扰,对其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实在难以忍受。”夏红代表给出了具体建议: “打通周边的金沙江路、天山西路道路,尽快实现道路交通设施配套。”她希望将 “文明施工”落到实处:“最好构筑围墙减少粉尘和噪音。对施工车辆偷倒、乱扔渣土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加大。车辆在居民区周边应禁止鸣笛。晚上11点到凌晨6点间应禁止施工车辆在居民区通行。 ”
据透露,今年市建交委重点加强掘路施工中的防噪降尘监管。要求道路管线施工堆土不过夜,不能及时清运的余土集中堆放,并用绿色密目网覆盖;施工沟槽不积水,围栏整洁干净,场地清扫前洒水,防止扬尘。防噪方面:夜间施工实行备案制,开工前应向社会告示,接受监督;项目负责人须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工艺,中环线内管线施工全面使用低噪音施工设备,严格降低和控制噪声产生。加强科学研究,采取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开发模板预制、现场拼装等新工艺,减少现场制作量,从源头上减少施工噪声。
建设“阵痛期”增加便民措施
随着世博会临近,轨道交通、世博会配套设施和道路改建等建设任务繁重,工期紧迫,施工引起的噪声、扬尘、交通等矛盾日显突出。大部分居民都对申城的建设“阵痛期”表示理解,但偷倒渣土、随意鸣笛等人为造成的“扰民”却令人深恶痛绝。
记者发现,在本次市建交委主办的书面意见中,多位人大代表反映了“施工扰民”现象,并着力于“献计献策”,将施工“阵痛期”中的扰民程度降至最低。连琏代表提出“加强建筑工地运输车辆管理”,张雅玉代表提出“尽量减少开挖市政道路的建议”,建议预留一定数量的孔道和管道口。陈博昌代表则建议“在道路交通建设中增加便民措施”。
“不少道路交通建设只注重施工,忽视了维持交通的重要。如施工中的内环线浦东段高架工程,龙阳路、罗山路上,便道上路面坑洼,多处路段夜间照明不全,有时很长一段路‘全黑’。 ”陈博昌指出,“由于便道经常改变,道路上不设便道指示和照明,夜间行车者苦不堪言。 ”他建议,针对目前在建道路交通施工项目做一次便道安全性检查,保证便道的平整和通畅,设置醒目的道路指示标志和夜间照明工作。
据市建交委透露,作为世博会重要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内环线浦东段改建工程计划于明年3月建成通车,轨交9号线将于今年12月完成民生路车站施工并恢复地面道路及设施。此份书面意见也已跻身 “解决采纳”之列,但落实情况还有待跟进。
城市规划
上海不应成为国外建筑师的“梦想秀场”
在此次由市建交委主办的书面意见中,还有一份颇具前瞻性、宏观性的书面意见——由季宝红代表提出的《上海建筑市场不应成为境外设计师秀场》,提出之始就受到广泛关注。
“上海中心”的设计者来自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东方艺术中心的设计者是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环球金融中心的设计者是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金茂大厦的设计者为美国芝加哥SOM设计事务所,上海科技馆由全球第四大建筑事务所RTKL公司设计,上海大剧院的设计者则是法国建筑师夏邦杰……毫无例外,设计者均来自国外。
当越来越多的新奇建筑出现在中国,出现在上海,“上海已经逐渐成为国外建筑师实现 ‘光荣与梦想’的试验地。境外建筑师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理念,但我们也应该警觉,把还不成熟的概念性、实验性建筑设计‘忽悠’到上海。由我们花钱将设计变为现实。”季宝红代表说,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国外建筑师的 “大手笔”造成建成后的耗能巨大。他透露,“目前光陆家嘴建筑的耗能量占到整个浦东新区的十分之一! ”
他在书面意见中提出,在中国这样能源紧缺的环境下,这样的大型建筑不但在设计材料上消耗大、成本高,其建成后每天的维护费用也高得惊人。他还对“一城九镇”的规划设计进行反思。前几年,松江新城和安亭、罗店、朱家角、枫泾、浦江、高桥、周浦、奉城、堡镇9个小镇以“国际化”为理念,引进了西方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建筑风格:将松江新城建成英国风格,安亭镇建成德国式小城,浦江镇引进意大利式建筑……为了“原汁原味”地在上海再现异域风貌,竞相聘请境外设计师来沪设计。如今,这个当时的创新尝试却遭遇始料未及的尴尬。
他认为,上海“一城九镇”规划,其“国际化”理念并无不妥,但草率地拷贝外国建筑是对这一理念的概念化误读。当年呼声最高的松江新城“泰晤士小镇”成了婚纱影楼聚集地,一排排乔治亚风格和维多利亚风格的住宅、新哥特式教堂、乃至观赏性建筑丘吉尔铜像,无疑是婚纱摄影理想的室外布景。而罗店的北欧新镇,红色的尖屋顶在没有积雪的环境中无以展露斯堪的纳维亚的异国情调,反而在上海郊区显得有些落寞。
市建交委和市发改委都对此建议表示认同,主办部门市建交委将此份书面意见列为 “解决采纳”,表示“将督促国内甲级设计单位利用签字机会严格把关,并利用专家的力量充分论证设计方案,使设计更注重科学,杜绝上海建筑市场成为境外设计师的试验场。 ”
公共便民
申城能否再多一些自行车免费租赁点
据统计,目前本市约有1000万辆自行车,日常使用率超过60%,占市民出行总量约25%。 “我们一直说‘公交优先’,我认为‘公交’是个大概念,不仅指公共汽车,还应包括自行车。上海有大量市民骑自行车上下班,能否以自行车免费租赁的形式提供公共资源,进一步降低市民出行成本? ”徐雪峰由此提出 《关于推广自行车免费租赁项目的建议》。
徐雪峰认为,“地铁再发达,仍然难以实现‘点到点’,而‘公交车或地铁+自行车’的方式却可以实现无缝接驳,有效解决从社区、校区、工作场所到公共站点的‘最后三公里’。 ”
然而,与杭州等城市的快速发展对比,该模式在上海发展迟缓。处于试点阶段就遭遇瓶颈问题,如停车设施建设选址困难、服务网络布局不完善、运营模式缺乏可持续性、市民诚信体系不健全等。目前这一书面意见答复为“计划解决”,自行车租赁多为付年费形式,要等政府“全部埋单”,恐怕近阶段不太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