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古老体积最大蛋形柴窑重燃窑火
来源:
新华网
2009年10月19日16:19
新华网南昌10月19日电 题:世界上最古老体积最大的蛋形柴窑重燃窑火
新华社记者 沈洋 李美娟
10月19日,景德镇清代镇窑复烧点火仪式在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举行。时隔15年后,这座世界上最古老体积最大的蛋形柴窑重现烧300担瓷坯的壮观景象。
中国国家文博研究员、景德镇市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周荣林介绍说,这座镇窑始建于距今约300年的清朝乾隆初年,窑场占地约800平方米,窑炉长18米,体积近300立方米,曾为清朝皇族和民间烧制出多批精美的陶瓷。
据介绍,这次复烧将共烧大小瓷器近2万件,大部分是景德镇传统制瓷老艺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整个过程将焙烧约30小时,耗松柴40多吨。22日,将举行景德镇清代镇窑复烧开窑仪式,届时,吉尼斯纪录官员将现场论证,这座镇窑有望以“历史最久远,规模最宏大”的蛋形瓷窑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镇窑为中国传统陶瓷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瓷窑,由于历史上景德镇烧窑的主要燃料是松木,所以也叫“柴窑”;又由于这种类型的窑是明末清初景德镇的首创,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为“景德镇窑”,简称“镇窑”。
在清末鼎盛时期,景德镇有100多座镇窑。镇窑窑炉的型制体量、结构比例、砌筑材料和手工技法代表了世界传统制瓷窑炉营造技艺的最高水平,是景德镇窑工千百年劳动经验和高度智慧的结晶。镇窑里不同窑位的温度不一样,可以同时烧造出高低温几十种不同类型的瓷器,而目前轨道窑等现代窑炉基本都是设置统一温度进行烧制。据悉,景德镇传统瓷窑营造技艺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周荣林认为,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只有在传统生产中才能得到有效保护,让镇窑窑火生生不息,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传统的瓷窑营造技艺和烧成技艺。根据柴窑的维护原理,每烧100多次,柴窑就要重新砌筑,而柴窑烧炼过程中的把桩、驮坯、架表等手工绝技也只有在烧炼过程中才能得以传承。因此,无论从保护古代镇窑还是抢救传统技艺的角度,都非常有必要重烧镇窑。
今年8月1日,这座清代镇窑的挛窑工程正式启动。“挛窑”是瓷业俗语,指的是砌窑和补窑。景德镇目前仅有两位“挛窑”师傅,年龄都在65岁以上。负责这次挛窑工作的余云山师傅告诉记者,“挛窑”工作全部手工操作,不借助任何工具,“挛窑”过程中最难的是砌筑窑炉的拱形顶部。整个工程耗时24天,完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维修,恢复了镇窑原有烧300担瓷坯的规模。
余云山说,近十五年都没有为这么大的镇窑进行“挛窑”,如果这座镇窑再不复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可能失传。
据负责控制烧窑火候的把桩师傅胡家旺介绍,点火后要烧约30个小时,然后冷却一天一夜,就可以开窑。他说,判断窑炉的温度主要凭借把桩师傅的经验,“利用烟囱的抽力、窑炉的结构和满窑形成的火焰走向来控制窑炉的温度,窑炉有几个观火口,我有几十年把桩经验,可以根据火焰的颜色准确判断窑炉的温度。”
胡家旺说,这次镇窑复烧不借助任何仪器,完全按照传统的方法、使用传统的燃料,因此意义特别重大。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说,镇窑是瓷器烧成的一种很好方式,松木燃烧后会流出松油,不仅温度高,而且窑火的气氛很好,烧出来的白瓷、青花瓷和颜色釉等瓷器釉面呈色效果非常好。“现在全球著名博物馆收藏的景德镇瓷器都是柴窑烧成的。镇窑是继承、展示、恢复景德镇传统瓷器烧成工艺的极好载体,景德镇陶艺家对镇窑很留恋。”
景德镇市陶瓷历史文化博览区管理处主任陈武平告诉记者,古镇窑将每年烧炼两次,全部采用古代的烧炼技术,将现在仅存的并上了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的把桩、驮坯、架表师傅推上一线,并努力实现传帮带,使古柴窑烧炼绝技后继有人。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