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云:全运会全面检阅中国体育人才结构
来源:
人民网
2009年10月20日21:17
人民网济南10月20日电(记者 李长云)第十一届全运会目前激战正酣,老将焕发青春再夺金牌,新人表现抢眼勇夺金牌的故事时有发生。正是这些不可预测的故事不断发生,才使得全运会比赛场充满悬念,充满活力。
为奥运选拔储备人才,是举办全运会重要的目的之一,全运会也成为全面检阅中国体育人才结构的盛会。每届全运会既是老将证明自己能力的竞技场,更是检阅新人不断涌现的大舞台。本届全运会女子举重比赛,年仅18岁的江苏小姑娘管新蕾63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均打破了全国纪录并超世界纪录夺冠,显示了很大的发展潜力。而2001年获得第九届全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冠军的湖南选手王明娟,8年后再度拿到该级别的全运会冠军,赛后,王明娟用“天道酬勤”概括了这8年里自己的艰辛努力。
一届一届的全运会,选拔储备了大量优秀体育人才,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金牌和奖牌数量在奥运会上不断提升。北京奧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更是收获创纪录的金牌数,金牌总数排名第一,不仅极大提升了中国体育在国际体坛的地位,更令国人欢欣鼓舞。
然而,一些单位和个人金牌至上的参赛目的,削弱了全运会输送人才的功能。全运会成为各省市比奖牌数的舞台。每一屆全运会上都不乏几朝元老。38岁的“亚洲第一剑”肖爱华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个传奇。从六运会时的首次征战,到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再次卫冕,实现了五连冠,不仅反映出女子花剑项目后继乏人的尴尬,也影响了年轻选手四年一次的锻炼机会,弱化了全运会的选材功能。
全运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中国体育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可是,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前,一些省市及运动员为全运而全运,国家利益似乎无足轻重。1987年在广州举办的第六届全运会,各省市及运动员为了自身的奖牌利益,把运动员的运动高峰都调到这一年,为了奖牌拼得你死我活。结果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输得一塌糊涂,只获得5枚金牌。惨痛的教训促使国家把此后举办的全运会都安排在奥运会后一年进行,这也是为什么第六届全运会与第七届全运会之间相隔6年的直接原因。
此外,中国特色的专业队运动员培养体制也存在着一定缺陷,运动员在学业与专业队两方面只能选择一边,结果大批最终没能进入省队或国家队的运动员连退路都没有,极大的挫伤了青少年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这方面,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大学培养运动员的方向值得借鉴。尽管我国近来也提出了体教结合的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设想,但在具体实施方面阻力不小。
由于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体育发展布局各有侧重,为了保证训练竞赛质量,促进体育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推动体育事业整体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运动员交流政策,以调动传统优势项目运动队和运动员的积极性,也为体育欠发达地区、奥运弱势项目和非奥运项目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起到推动作用。男子马拉松冠军韩刚就是根据运动员交流政策,由山东和内蒙古联合培养的运动员,他不仅夺得了本届全运会内蒙古代表团的首枚金牌,也因为双记分制度使山东分到半块金牌,可谓一举两得。
奥运冠军摘取全运金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女子举重、女子跳水、兵乓球、羽毛球和射击等传统优势项目竞争非常激烈,仲满、杜丽等近半数奥运会冠军无缘全运会金牌。奥运会的参赛名额有限,有幸入选的运动员在选拔时未必具备绝对的实力优势,或许还有些平衡地方利益的考虑。此番全运赛场相遇,憋足了劲的对手以更强的斗志投入比赛,奥运冠军要想捍卫荣誉,难度可想而之,像张娟娟未能进入全运会射箭决赛圈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外,奥运后的一年,各式奖励、表彰、广告代言,让奥运冠军的生活和此前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训练不像奥运会之前那样系统,难以保持竞技状态,这也是部分奥运会冠军在本届全运会落马的另一原因。一名运动员成绩再优秀,其运动生命也是短暂的,而一个运动项目乃至国家的体育事业则要长久发展。长江滚滚,总是后浪推着前浪走,新人的不断接替和超越是自然规律,更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把全运会当作起点还是终点,事关中国体育未来发展大局,还是应当看得远一点。
(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