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惩罚教育 意义何在?

来源:山西日报
2009年10月22日02:17
  时间:2009-10-22 01:5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教育部日前发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确认“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一时间,舆论沸扬——

  尊重、赞美学生,不等于放任自流

  家住省城的牛晓莉女士有一个14岁大的女儿。牛晓莉说,他们上学的那个年代,被老师批评是常有的事情,包括作业没完成,跟同学起争执。学生时代哪有不犯错的,挨点批评很正常。可是现在的孩子却是说不得,骂不得。她的女儿面对批评就经常表现出不耐烦或者反抗情绪,班上的同学不少也是如此。

  牛女士的女儿是在“赞美”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的也是“赞美”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激励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的提法相当热,社会舆论都在大声疾呼“尊重学生”,仿佛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可否认,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平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被老师批评,想不开,做出极端的举动。这些孩子基本上都习惯了接受表扬,不能忍受批评。

  山西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太原进山中学教师王睿文说,现在班主任面对的孩子许多都是独生子女,加上社会上提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导致教师该管的不管,学生跟老师顶嘴甚至动手的事时有发生。在教育过程中,惩罚是不可缺少的有益补充,一个健全人格的培养离不开适当的惩罚教育,并不只有赞赏才能给孩子自尊自信,相反,某些时候,赞赏多了,孩子会产生麻痹心态,一听到别的声音就不能接受。奖励用得好可以起到激励作用,滥用奖励,易滋生盲目自信,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助长自我膨胀;同样,惩罚用得好也可以产生激励作用。

  惩罚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有益补充

  什么是惩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洛克认为,惩罚是指对犯有过错行为的人施行的一种处罚,惩罚针对的是故意犯错的人。对教育而言,惩罚是指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作出否定,以使其改正错误的一种手段。

  在太原市第六十中学校的一次校本培训中,班主任赵静老师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学生上课总爱讲话,影响别的学生。她先是鼓励这个学生,发现没有效果,然后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适当的惩罚,最后在家长的帮助下终于解决了问题。现在,这名学生不仅担任了纪律委员,成绩也赶了上来。

  王睿文说,人的成长好像一棵树的成长,总需要进行修剪,去掉多余的枝叶。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将使他刻骨铭心。我们的社会是法制社会,学校也需要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太原市教育局局长马兆兴说,批评权是教学过程赋予教师的权力,不需要撇清。但是,现在有很多老师迫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压力,不敢行使自己的权力。在美国的西点军校,犯错是要抽鞭子的,这不是一种体罚而是一种管理,这样的管理之下,培养出来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惩罚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责任感

  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比如,对他说你确实很优秀,但是今天这件事,你伤害了别人,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办。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美国前总统里根儿时的故事常常被当作惩罚教育的典范。1920年,一个12岁的少年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这块玻璃是花12.5美元买的,你得赔偿。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就是里根。惩罚有利于责任心的培养,孩子正是在一次次的惩罚中学会了去承担责任。

  王睿文说,温室里培养的鲜花经不起风吹雨打,这句话在教育界流传了很多年。一个人如果在学生时代不经受一点挫折,并在挫折中磨练出坚强的性格,将来离开学校后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经受大的社会风浪。一个人犯有过错并不奇怪,关键是要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承担责任。一个使学生对自己犯的错误承担责任的最好方法就是接受应有的惩罚。

  经常听人抱怨说,现在的孩子缺乏责任心。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父母从小就剥夺了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父母包办得越多,孩子的能力越差,这样的事情现在太多了。学校里,老师也包办代替,搞活动不少都是老师策划组织的。其实成年人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这需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让孩子感到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

  赞美和惩罚既要结合,又要因人而异

  孩子的生活环境不同,喜好、性格也就各异,所以在教育方面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孩子的心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在教育中要采取赞美教育与惩罚教育结合的方法,在赞美的同时,还要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必要的惩罚,如何掌握分寸,要因人、因事而异。

  赞美教育也好,惩罚教育也罢,关键在“教育”。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人存在误区,简单地认为赞美教育就是一味表扬、夸奖,惩罚教育就要一味地惩罚甚至体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孩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进行惩罚教育的时候,首先要清楚一点,不要以为惩罚教育就是用打骂的方式教训孩子,这是对惩罚教育错误理解,惩罚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孩子亲身体验错误的后果,让他有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

  王睿文说,他的班上曾经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总捣乱,第一次,他先晓之以理,第二次,他把这个学生的课堂搬到了办公室,第三次,他让其停课写检查,这名学生最后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从此再没有在课堂上捣乱过。这时王老师开始进行激励教育,针对他体育成绩突出的特点,鼓励他为班争光,这名学生得了学校田径第一名。

  我们在教育中以赏识、鼓励为主,但绝不能没有惩罚。惩罚教育是当代教育不可缺少的有益补充。教育无定法,但教育要得法,为了孩子健康成长,采取适当的、科学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 程国媛 本报通讯员 杨晓东 郭秀萍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