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皮箱内捡废品将被禁”备受关注,市民建议能否集中拾荒者为垃圾分类,或者设置“爱心废品收集箱”
调查
捡垃圾主要是生活窘迫
佝偻着背,魏亚萍像往常一样带着几个大塑料袋出门,穿行于大街小巷,在垃圾桶里寻找被丢弃的塑料瓶和废纸。尽管在刚出门时就得知了西安市市容园林局出台的严禁在果皮箱等处捡废品的新规,她还是继续着自己的“工作”。
她一次次将手臂伸进垃圾桶翻腾,白手套的五指已成黑色。偶尔发现瓶子,她便迅速将其取出装进塑料袋;而很多次,手臂在垃圾桶里的进出与搜寻是一无所获。
昨日下午2时许,记者在含光门内见到身材瘦小、步履蹒跚的魏亚萍时,她的两个塑料袋里分别装了十余个塑料瓶和大半袋废纸。记者与其交谈时发现,已70岁的她不但驼背,左眼还失明。“我知道人家不让在垃圾桶里捡瓶子了。”魏亚萍说,这个消息是她下午1点在西门外人人乐门前捡瓶子时,一位保安告诉她的。“我出来捡瓶子也实在是没办法。”说到这里,她流泪了,脱下一只手套,用较干净的一角擦去泪水。
她说自己是蓝田县人,很早就随在西安城里打工的丈夫来到这里,如今丈夫已去世6年,她和儿子、儿媳及三个孙女住在西门附近丈夫留下的一套约50平方米的二室一厅里。全家除了儿子在西稍门卖早点每月能挣两三千元外,再无其他收入,一家6口生活窘迫。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多位拾荒者,发现生活窘迫再加上身体状况欠佳,或年龄偏大难以从事其他工作,是他们从垃圾里捡拾废品的最主要原因。如果不能翻捡垃圾,他们中的很多人将会失去生活来源。
声音
禁令支持者
翻垃圾影响城市形象
“不让乱翻捡垃圾,是个好事。”正在北院门打扫卫生的保洁员李师傅说:“一些素质差的拾荒者为方便,总将垃圾翻出垃圾桶外铺开后挑拣,拣完扬长而去,留下一地垃圾,我们只得一次次打扫。加重了我们的负担,也污染了城市环境。”
西安市民张学武也认为,禁令应当得到支持。“每次看到有人翻垃圾,总觉得挺恶心的,西安每年接待的外地和外国游客很多,这也影响了城市形象。在武汉、广州等城市也早已有相关禁令。”
禁令反对者
会有人因此失去生活来源
对于西安市市容园林局出台的新规,拾荒者魏亚萍叹了口气说:“人家真不让捡了,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干啥。”得知西安至少有3万人在捡废品,她说:“我还不算最可怜的,那些孤寡老人可怎么办呀。”
记者在钟楼附近看到,许多保洁员也都收集塑料瓶。得知环卫人员也不得在果皮箱内以及垃圾收集站点捡拾废品,保洁员张师傅很诧异地问:“为什么呀?”他表示:尽管每月能领700元工资,但除去日常消耗所剩无几,捡瓶子钱还是很有用的。
建议
堵不如疏
集中拾荒者为垃圾分类
“管理者有管理者的尴尬,拾荒者也有拾荒者的难处。”市民柳美欣建议西安效仿巴西的做法。巴西专门建有“拾荒者合作社”,在政府与企业提供场地与设备的支持下,集中拾荒者,对环卫部门收集的垃圾进行分拣,然后卖给回收厂家。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各种资源的回收利用率,还能创造很多就业岗位,拾荒者也有了固定收入,解决了生计问题。
免去翻捡
设置“爱心废品收集箱”
市民朱旭生则认为:相关部门禁止翻垃圾,最主要的原因是翻捡时会造成污染。能否在垃圾桶及收集点等处专门设置“爱心废品收集箱”,鼓励市民在丢弃塑料瓶、纸张、金属等废品时放到“爱心废品收集箱”,便于拾荒者从中取走,而不需要进行翻捡,如此一来也就免去了再次污染的可能,还能为弱势群体的生活提供一些帮助。本报记者 郭晓蓉
相关评论:拾荒也是不可剥夺的民生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