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论坛中一位自称是在某三甲医院从医四年的网友发起话题,题为“一位医生的自白——医院‘七宗罪’”,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该网友以自身经验列举出当前医院普遍存在的“七宗罪”:开单提成、看人开药、繁琐检查、夸大病症、红包拿来、医药代表、关系混乱,等等,称自己“成了一名‘医商’,自觉罪痕累累,内心挣扎”,想请看到帖子的网友们帮助自己摆脱迷茫的状态。
笔者注意到,在截止发稿前发出的300余篇回复留言中,网友的讨论立场基本分为两个阵列:一方痛揭医院的黑幕,强烈呼吁改革医疗体制;一方认为医生有不法之举,尤其是沦为“医商”是因为他们非常辛劳且很清苦。
在医疗改革呼声高涨、推行艰难,有关“医德”的话题被频频讨论的今天,笔者也对这两种观点进行了如下反思:
患者一旦选择了一位医生,这个医生就要对病患的生命负全责,任何“意外”都是借口。患者在饭店、在书店、在商场是消费者,在医院里实际也是以消费者自居的,既然把自己交给了医院,花大额的钱,就理所应当买到等值的服务。即使医生已把治愈的几率、把手术可能导致的并发症都对他做过解释,他们在理性上表示接受,但内心也是不认同的,因为再小比例的意外砸到一个患者头上也是百分之百,这意味着花了钱却没有得到等值的服务,有时还会搭上性命。所以说,究竟是谁在妖魔化医生?实在是每个人——包括患者和健康的人的消费心理和重生恶死的潜意识使然。
但医生难当,并不意味着“医商”可容姑息。该网友披露说:“医药代表,特别是一些小厂药的医药代表,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从上到下关关打通。医生也为了回扣,给患者开的这些高回扣的小厂药,反而一些便宜、利润透明、效果好的大厂药被雪藏。”这种行径甚至比明目张胆地收取红包更为可耻。
笔者在此也提请患者要以自身健康为重,做到安全用药。首先要保证用对药。该网友总结出的辨别“医商”的方法很值得参考:患者可以从处方药的药厂来判定是否遇到了“医商”,用药优先选择品牌药业,西药如德国拜尔等,中成药如白云山和黄等。大药厂的药品价格透明,质量有保障,毒副作用也会控制得相对较小。
其次家庭用药还要注意药品生产日期。误食过期药品不但对病患无效,还会引发其他症状,破坏健康。因此建议保留药品原包装,服前注意生产日期;此外,白云山和黄等一些大药厂提出免费更换家庭过期药的服务,以合理保护个人权益,全面确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