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古老民俗的前世今生:重阳习俗随心演变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10月26日17:56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的民俗自古有之,浸润进了人心,写进了诗词。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民俗味越来越淡了,一个个民俗也被悄然改变着。10月25日,重阳节的前一日,记者采访文史专家邱达民及市民为你展现海口古老民俗的前世今生。
若问重阳节民俗中,哪种习俗最为有名,毫无疑问便是登高。重阳节的另一个称呼“登高节”便可佐证这一点。重阳之日,秋高气爽,叫上一、二亲朋好友,或登高山,或攀高塔。山上凉风习习,碧树红花,此时登高远眺,不失为一桩美事。传说中这一习俗来自于对山神的崇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9月9日重阳节的月、日均为极阳之数,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于是人们便纷纷上山祈求山神保佑,后来慢慢演变成一种祈求长寿平安的民间习俗。
登高的习俗,全国各地都有,海口却有着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邱达民告诉记者,他年轻的时候,家中曾经用煤油灯、年糕、桔子来替代登高。重阳节将近,取些许精米,慢慢磨碎成粉,细目筛斗左右摇晃,细细选出精粉。旁边的锅中,几勺砂糖,一锅清水,慢慢煮成糖水,取一扁形竹筐,用布衬壁垫底,将米粉与糖水混合搅匀,放入竹筐,入锅蒸,几个小时后,一锅年糕便散发出清香。取几片年糕盛入盘中,放在供桌之上。年糕的旁边是一碟桔子,一盏煤油灯在桔子旁边跳动着火焰。这三种东西各取谐音“灯”音同“登”,“糕”音同“高”,“桔”音同“吉”,合在一起取“登高吉祥”之意。一切摆放好之后,恪守民俗礼仪的人们还要双手作揖,向着供桌鞠躬九九八十一次,既取九九重阳之意,又暗合中华文化九九归一,圆满和美好愿望。
随着时间的流逝,就连邱达民这样的文史专家也不再躬行这套古老的仪式,年轻人更是将这一民俗随着自己的心意演变。
10月25日,海口的天气时阴时晴,租住在海甸岛的张玲悄悄地打开了通向楼顶露台的小门。张玲站在楼顶,望向海的方向,跨过琼州海峡,再走千余里,才是她的家乡湖南。张玲毕业之后留在海口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却只在过年的时候回过一趟家。张玲说,知道重阳节要登山,可是日复一日忙碌的工作,好不容易有个周末,谁愿意费那个力气。反正是登高,在楼顶上待一会也一样,更主要的是让心情平静一下,想想在家时的种种美好。
“到郊区农村去爬山,太累了吧?我坐在电脑前照样可以爬山。”这个重阳节,海经院的小符选择网络登山。“你看,这种风驰电掣的感觉比气喘吁吁地爬山爽多了。”小符边说边手指急速地敲击着键盘,指挥着屏幕上的米老鼠踩着滑板向山顶冲去。(徐慧) (来源:海口晚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