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海外投资进入“快车道” 挑战与机遇并存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0月27日16:32
  日前,一场新闻发布会的消息再次聚焦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目光: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批准,由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即将于11月3日至4日在北京拉开序幕。据悉,届时将有122个国家的企业和大批有志于海外投资的国内企业参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世界以来,海外投资再次成为国内舆论界和实业界一个焦点话题。

  海外投资进入“快车道”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对外投资正在进入“快车道”。

  据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联合国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21.5亿美元,同比增长96.7%。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占78%,同比增长63.6%;金融类115亿美元,同比增长6.8倍。而今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有望超过国外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的数额。

  据渣打银行估计,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达1500亿元至1800亿美元,而同期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约为800亿元至1000亿美元。全球最大财经信息供应商汤森路透集团认为,中国海外并购总额已仅次于德国,位居全球第二。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跨国投资与并购活动急剧萎缩,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却异军突起,进入“快车道”,这其中的奥秘何在?

  “海外投资热潮的出现,有其外在原因和内生动力。”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范春永分析说,首先,中国经济30年来的快速发展让中国企业积累了大量资本,当投资境外投资比境内可以获得更低成本和更高利润时,这些资本自然就会流向境外。

  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已经广泛进入跨国生产过程和全球生产网络之中,但是中国位居劣势的研发、资源、能源、零部件等上游生产活动和终极产品的物流、批发、零售等下游市场活动往往发生在境外。

  “为了保证供应链和市场的稳定,避免外部要素发生意外给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国企业便产生了向境外上游生产活动和下游市场领域进行投资的战略需求。”范春永指出。

  再其次,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许多国家当前正面临资金严重缺乏的困境,形成了对外来资本的深度需求,众多企业纷纷到中国寻找买家,而且出价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各国政府对外来资金的一些限制有所放松,政治门槛有所降低。而中国的银行资本金充足率比较好,将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当属世界之最,人民币坚挺,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成本较低。

  这样自然就给中国企业去海外投资收购带来机会,有可能以较低的成本购买到外国的优质资产,尤其是中国短缺的资源型和高科技型的资产。

  最后,强势的人民币也是促使中国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据估算,截至2009年1月,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同比升值8.6%,自2005年中国外汇体制改革以来累计升值幅度达17.5%。再加上近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而美元对世界各主要货币贬值,这就相应增强了中国企业拥有的等值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实际购买力。很多商品、资产的价格较之过去显得比较便宜。

  无独有偶,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也认为,中国存在巨大的资源需求,以及中国企业和政府具备的良好财务状况是中国企业能够掀起一波又一波海外并购的主要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则从另一个层面解释了海外投资热潮出现的原因。他认为,我国的企业处在一个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候,一方面,一些核心技术还是缺少;另一方面,品牌和营销的网络也比较欠缺。在这轮“走出去”的过程里面,通过海外的并购,通过海外业务的扩展,这些企业更希望获得上述这些战略性资产。

  此外,政府层面的“推波助澜”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推手”。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今年4月,商务部发布了针对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既包括与投资合作有关的基本信息,又列出了中国企业开展海外业务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企业以必要的提示和建议。这一举措,增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信心。

   挑战与机遇并存

  海外投资的主体是企业。而自去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更多的表现为海外并购,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出的“成绩单”却并不尽如人意。

  曾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中铝注资力拓计划,因力拓单方毁约,被称为“世纪大交易”的中铝195亿美元注资力拓计划于今年6月5日宣告“流产”。

  当然,也不乏成功的并购案例: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世界第四大铁矿石供应商FMG17.34%的股权,成为它的第二大股东;吉利成功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澳大利亚DSI公司等,一度给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壮了“底气”。

  但是,相关部门的统计数字应该引起已经或正在“走出去”的企业的注意: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投资为205亿美元,但是总损失却超过290亿美元。另外,根据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统计,过去20年里,中国有67%的海外收购案都不成功。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和并购,难道面临“水土不服”?

  “我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恐怕是如何减少投资风险的问题。”谈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屡屡“阴沟里翻船”的问题,范春永坦率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作为一家专事企业海外投资促进机构的“管家”,他认为,因为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毕竟起步较晚,而且与国际跨国大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目前的综合竞争力还不高,企业中从事国际事务的人才还不多。这些都是企业“走出去”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在这些方面我们没有充分的准备和竞争实力,那么,到海外投资的困难和风险就会很多,甚至会栽跟头。

  那么,如何降低海外投资风险呢?范春永认为,一是要从了解国别投资情况入手,企业海外投资需和所投国家的产业方向相结合。比如像美国,哪些行业外国企业可以投,哪些行业不可以,他们都做了明确规定,若是去投资他们不允许的行业,那肯定是不可以的。

  “二是要得到国家的支持。”范春永强调,企业要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企业的发展要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这样才可能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不能等到出现问题了,才想到怎么去获得国家的支持。

  三是企业选派到投资国的团队一定要能够胜任海外投资工作,了解投资国的文化,包括要理解他们的人文、宗教等等。

  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则从另外的角度对投资风险进行了解析。他指出,中铝并购力拓失败实际上是由深层次原因造成的:毁约是由于过度的政治化、竞争对手必和必拓的阻挠这两个原因造成的。单纯从商业角度来看,这笔交易是没什么问题,它对力拓的股东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也不会造成垄断的问题。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有时被国外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政治化,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刘明中)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