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座皮革博物馆在海宁开建
来源:
人民网
2009年10月28日21:32
人民网海宁10月28日电(记者沈文敏)我国第一座以“皮革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皮革博物馆,近日在浙江海宁中国皮革城开建。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皮革行业龙头企业迈向“皮革文化之都”的重要一步,也是浙江企业通过文化提升竞争力的又一案例。
据了解,该博物馆与高层商务办公楼区、裘皮服装专业市场区一起,属于海宁中国皮革城正在建设的四期工程,博物馆项目为三层建筑,建筑总面积达2850平方米,将主要展出海宁的皮革历史和皮革文化。
海宁皮革行业历史悠久,历史上“家家户户羊满圈,张张羊皮晒铺面”。1926年,一位海宁籍海外留学生出于产业报国的宏伟志向回海宁创办用于制革的轮筒厂,是海宁皮革业发展史上第一家具有现代工业意义的企业,也是国内最早的制革企业。1994年,海宁皮革城依托区域产业的传统力量,平地崛起,如今成为中国皮革产业的领军者。忽忽十五载,海宁中国皮革城,如今叫响“我看世界、风尚看我”的口号,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皮革专业市场。“海宁皮革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国皮革业发展的缩影。”一位业内人士说,“因此,这家博物馆建成后,其实反映的是中国皮革业的发展历史。”
企业筹办博物馆,并非新鲜事。在海宁中国皮革城开建博物馆之前,浙江永嘉的红蜻蜓鞋文化博物馆,早凭其300多件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民族的代表性鞋履,先拔头筹开馆待客;选址上海的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也早开大门,2000多平方米展馆的5000多件服装宝贝,悠远而多彩的中国服饰文化一览无遗。浙江的一些行业领军企业还在筹划兴办打火机、锁具等博物馆。而国内知名企业,也加入这个行列,如联想办了奥运博物馆,青岛啤酒公司办了啤酒博物馆。
企业办博物馆,其实是一种深远图谋的冰山一角。一个企业或者产业的中兴勃发,需要文化的软实力来提升竞争力。海宁中国皮革城就是一个例子。经过数十年“世界工厂”的历练,中国皮革业现在不缺优秀的企业车间和生产工人,缺的是以创意和设计为灵魂的核心竞争力。董事长任有法多次赴欧考察,发现“生硬如铁、沉重如山”的工业,已在巴黎等全球市场中心消失,那里最多的,是灵动飘闪的创意和设计,整个产业轻如柔丝。
“海宁必须在发展中"脑体分离",打造自已的品牌风尚中心。”在建设博物馆之前,皮革城已经新建第三期工程,包括70多栋多层和高层建筑在内的20万平方米建筑,组成一个中国皮革品牌风尚中心。海宁的野心是凭此引入世界各地皮装品牌,集聚一批国内外的顶级设计师,成为“皮革时尚的策源地”。
这个新建的“时尚策源地”,除了少数预留空间,目前已被来自全国各地的皮革企业和专业设计机构租售一空。“海宁中国皮革城越来越像意大利的米兰了。”哥本哈根皮草在中国的一名营销经理说,她去过米兰5次,“米兰的最大特点,并不是经营面积的扩大,而是经营高度的提升,为皮革产业注入了新颖别致的经营元素,海宁皮革城在走同样的道路,这是产业升级的体现!”她估计,用不了3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将汇聚在此,决定全球皮革服饰的流行趋势。
整个“时尚策源地”的建设中,博物馆毫无疑问是重要一环。企业博物馆在企业发展中,具有微妙的作用。跨国企业奔驰、波音、柯达、可口可乐等跨国企业都有自己做的行业博物馆,它们往往出现在企业蓬勃向上的时候。譬如在日本,企业博物馆大多兴建于上世纪60年代经济腾飞之时,如今成为企业沟通消费者的重要平台。海宁皮革城在第四期建设中,开建博物馆,折射出一家企业、一个产业、一个行业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时期。董事长任有法希望,这个在建的中国皮革博物馆,将成为皮革行业的资料信息中心,并为设计师们提供创作灵感的源泉。“这将是皮革行业的"文化火炬"。”他总结说。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